崇尚英雄的男孩無傷大雅的搗蛋是靈活、勇氣的體現,只要不重傷別人,這對他們的成長發展有益。每個人的人生、要處理的人事物都沒有唯一絕對正確的答案,每件事都有它可以做的範圍和灰色地帶,在嘗試的過程中讓孩子摸索適合自己的心理界線,對於增加保護照顧自己的能力有助。也可以提醒他們和平解決問題、拓展友誼的方法:適度妥協、變色、邀請、分享、表示欣賞、適度表示憤怒、體諒和同理心
部分過於安靜到影響社交活動程度的男孩應同理其恐懼、焦慮(甚至可能是創傷經驗帶來的痛苦),為其尋找可用的外界資源,並引導適當策略和鼓勵
孩子的成長,不僅在物質低級層面需要吃、喝、玩、住等生理滿足,需要愛護,同時在精神高級層面也需要模仿、嘗試、歷練,學會愛別人,需要尊重和父母的指導,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健全的基礎。杜絕“黑花”,教給孩子優雅的生活也包括節儉。
現在社會日漸出現一群“黑花”的孩子們,所謂“黑花”,即不會花錢,對於錢沒有概念。著實讓父母以致於社會堪憂。
一、“黑花”的背後
孩子用著蘋果X、穿著最潮款的輕奢服飾,更有甚者很多孩子不求上進、進行等級劃分,這陣攀比風的背後,正真原因是孩子對錢沒有概念,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錢。當前獨生子女大多已經進入了第二代,如果第一代是先苦後甜的話,現在的孩子就是蜜罐中長大的孩子,最為可怕的就是他們不知道如何節儉,是個什麼概念。
逼著父母花掉半個月的工資給自己買一雙“耐克”運動鞋、和親爹慪氣,死活要最新款手機的小皇帝、小公主是真是存在的。每當父母抱怨孩子“不理解、不懂事”的時候,我總忍不住想說“問題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老人經常會說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我覺得應當是不能先富了孩子”。
在大家都在高談培養孩子的理財之前,我建議首先從家庭教育開始注重孩子勤儉的德育教育,高品質的生活從勤儉開始,這也是世界上不分貧富共有的文化之一。中國孩子手裡的零花錢不算少的了,但普遍父母不會過問用途,孩子的零花錢經常是用來買零食、玩遊戲、朋友聚會、買禮物等使用。
其實這就是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在孩子的世界中,錢就應該父母給我,然後我去買喜歡的東西。從小這種所謂“蜜罐中”長大的孩子往往不會理解父母的辛勞、不懂得感恩,嚴重缺乏責任意識,過度浪費等等,這樣孩子長大後如何獨立於社會,太可怕了。作為父母我們能不為之擔心和操心嗎。
二、節儉不能缺位,孩子的教育源於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教育應當包括節儉,一家三口是平等的。
①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每月相關花銷,為孩子花錢要讓孩子知道這是生活學習必須的花費,在添置孩子大件物品時讓孩子參與去了解行情。
②作為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高品質的生活不容忍揮霍浪費,優雅的生活也包括節儉”父母應以身示範,讓孩子明白物質上追逐是膚淺的,揮霍父母的錢不光彩。
③教給孩子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觀念。
大形勢下全民都在低碳化,節約用紙、節約用水,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在點滴灌注孩子的成長。換句話講全世界都在提倡節約能源的時候,你的孩子還在把吃一半的食物扔掉、垃圾隨便亂扔是可恥的,這些也是孩子品格教育的一部分。
④隔代式溺愛必須喊停
在中國城市中,我們這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長輩大多是只會養不會教,往往會不計後果地過度滿足孩子吃、穿、住、玩等生理滿足,隔代教育的溺愛、過度保護、大包大攬,往往剝奪了孩子互相尊重、獨立體驗、自主選擇、建立受挫感和成功感。造就了一群能力低下、內心脆弱、缺乏自信甚至偏執的孩子,對於孩子童年成長而言並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