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接受自己,是永遠無法公平完美的媽媽

 

「媽媽,妳不公平。」當孩子跟你表達自己感受到父母偏心時,你會怎麼回應?家有四寶的薇拉媽媽某天正在幫寶寶換尿布時,突然接收到孩子認為媽媽不公平的訊息,於是她手一伸,將教養方法施展了開來…

接受自己,是永遠無法公平完美的媽媽

薇拉媽媽

媽媽,妳不公平。我正在幫胖胖穿尿布,彈奏的鋼琴聲突然停止。樂樂轉過來對我說:「媽媽,我覺得你常常對我他們三個比較好,對我很不公平!」雖然這個指控對力求公平的我,是有些震驚的,但我明白對孩子來說,絕對沒有可能做到完全公平的,也覺得她很有種,我小時候才不敢這樣直球對決跟我爸媽說。

我先了解是哪些情況。「發生哪一件事讓妳有這樣的感覺呢?」我問。她想了很久,說:「晚上睡前的抱抱,我先來的但妳每次都先抱弟弟。」其實只是因為她總是站在旁邊很被動,弟弟們總是很興奮衝到我懷裡而已,安捏也要被記一筆。

「好喔,這可能是關燈了太暗了,媽媽沒有看到誰先來的順序,我下次會看一下喔!」還有你覺得不公平的事嗎?

「妳有時候會叫我把玩具借給弟弟玩。」

天地良心啊!我執行玩具主人制,連弟弟要玩都只能去拜託姊姊借,怎麼會有這一條罪名啊!我覺得這樣繼續挖掘下去,可能連她覺得她的湯特別鹹都會講出來了。我接受我永遠不可能當一個完全公平完美的媽媽,每個孩子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需求,要求也不同,不可能為了她標準的公平,犧牲其他孩子的權益。

好了無論如何先同理她。妳覺得媽媽不公平讓妳覺得媽媽不愛妳,讓妳妳覺得生氣難過嗎?她點點頭。「我先要讓妳知道,無論如何媽媽都愛你!妳說的狀況可能是媽媽沒有注意到的事,但不是因為不愛你所以不公平,而單純只是媽媽沒有看清楚順序或弟弟沒有跟你借玩具拿走時,你覺得媽媽沒有馬上幫妳拿回來。」

先讓她明白這些事情的發生跟愛不愛她無關,接下來必須給她看這些日常的新角度,因為在她眼裡「萬事必須符合她標準的濾鏡」讓她常常自我懷疑,讓她不快樂,失去價值感。

這張白紙就像媽媽愛你一樣

我到抽屜拿了一張純白色的A4紙,問她:「這張紙是不是好白好白一點髒污都沒有?」所有小孩湊過來,以為媽媽是要變魔術嗎。

「這張白紙就像媽媽愛你一樣。」接著我拿一支筆在白紙上畫了一個芝麻大小點,再讓她看。

「那現在呢?妳看這張紙的時候,會看哪裡?」所有的孩子眼睛聚焦在那個黑點上。

「是不是大家都在看這個黑點點?這個黑點,就像妳在想這幾個媽媽不公平的事時候,就會好難過好生氣覺得媽媽不愛你了,但妳忘了去看旁邊這麼大的範圍,都是媽媽給你的愛,有每天睡前揉揉妳的頭髮、有準備給妳的驚喜、有陪妳看書、有在家陪妳等等,一直在看這個黑點,會讓妳不開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

「下次心情不好覺得媽媽是不是不愛你的時候,想想自己又看小黑點了!應該要看看大白紙有好多好多媽媽的愛!好嗎?如果媽媽真的有忘記或者沒看到的話,妳要記得提醒媽媽一下,像今天一樣!」

好吧我覺得我可能太認真了,也許她只是需要同理跟討拍,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十兄弟那個故事綁筷子的爸爸。但我就很容易認真,想讓她明白,世界是無法照著她的標準來運作的,我們只能透過我們看事情的角度,來改變每一件事的定義。

樂樂笑著說:「媽媽的缺點是一個小黑點,那我的呢?」

媽媽:「我的缺點怎麼會是一個黑點!」我畫了一個比基尼女郎說:「媽媽的缺點就是長太美,身材太好!」

那我的呢?那我的呢?每個小孩都想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圖案。於是我在紙上畫了蒼蠅🪰跟大便。他們很開心的指著彼此大笑著。不知道剛剛認真想告訴樂樂的她記得多少,我發現那張隨手塗鴉紙被樂樂收的仔細,她說她想媽媽的時候,會想要看那張白紙(已經不白了吧!)

薇拉媽媽畫給小孩的白紙剛剛跟她借來拍一下她很擔心被折爛。圖片來源:薇拉媽媽

作者簡介|薇拉媽媽

全職帶四個孩子是什麼樣的生活?大概跟宮鬥劇差不多,為了生存我白天努力打水燒柴煮飯伺候小主,夜間研讀對策與他們攻防,才得已每日在四個明爭暗鬥、爭風吃醋、刁蠻任性的小主中全身而退,我是薇拉媽媽,我紀錄我的後宮真煩傳。

<本文反映嚴選作者意見,不代表親子天下立場>

延伸閱讀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媽媽,你還愛我嗎?
 

羅寶鴻安定教養繪本1:媽媽,你還愛我嗎?





不必做完美母親,「夠好」就好

 


在進入媽媽這個角色之後,總是將孩子擺第一的妳,卻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嗎?用三大症狀檢視妳是否為自我要求高而壓力過大的「完美」媽媽。同時來看看媽媽生存術教你如何偶爾便宜行事,讓妳心有餘裕、當個快樂的媽媽。

台灣的總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2018年為1.06,代表育齡婦女每人只生1.06個孩子,比2017年的1.125更低,也已是連續第三年下滑。

親愛的媽媽:

這封信想和你聊聊媽媽這個角色。從單身「小姐」進入婚姻成為某人的「太太」,再到懷孕生產,成為孩子的「媽媽」,你的身心其實不斷經歷劇烈的變化,尤其是生產後,是女人一生當中身心變化最大的階段之一。

依照亞洲首創婦女身心門診的精神科醫師蕭美君的說法,因為催產素的分泌,女性產後會自然湧流出母愛。她以自身為例,生孩子前是事業企圖心強的「拚命三娘」,以為自己不會有所謂的母愛,沒想到兒子出生後,她真的感受到母子連心、不可分割的親密感,親身經歷了催產素所帶來的影響。

所以當你成為媽媽之後,很自然的會把眼光與心思全副投入在寶寶身上,一不小心還可能過度投入和付出。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曾為文提醒媽媽,應該要留一些時間關愛自己,才有足夠的愛來當媽媽、經營家庭。她把媽媽對自己的愛比喻成銀行內的存款,如果你在銀行的存款不足,卻總想提領巨款給孩子,很容易就透支。你可能感覺很不平衡,自己很想被呵護,偏偏孩子小,也需要呵護,因此容易瀕臨壓力崩潰的危機。

在這裡我們提供你三大症狀,檢視自己是不是壓力過大的「完美」媽媽上身:

症狀一:孩子、工作擺第一,沒有自己

只要寶寶、家人或是老闆和同事開心,自己就開心了。你問過自己:「我開心嗎?」如果沒想過自己開不開心,小心你「感染」了完美媽媽的症狀之一:沒有自己。

症狀二:自信不足,覺得自己不夠好

母乳不夠多,覺得對寶寶很愧疚;寶寶生病了,認為自己照顧不夠周到,才會害寶寶感冒。像這樣常比較自己和其他媽媽的育兒成果,或寶寶有狀況就歸咎於自己,小心你「感染」了完美媽媽的症狀之二:自信不足。

症狀三:想掌控,沒有彈性

追求完美的媽媽,習慣掌控,對於無法掌控會感到焦慮,在專家眼中,這樣的媽媽缺乏彈性,心理設定了標準就很難放下,把自己逼得很累,又容易對他人不滿。

媽媽們,請擺脫完美媽媽迷思,務必保留一些時間來愛自己,在母職這個角色上,允許自己成為「夠好」的媽媽就好。這個概念是英國心理分析大師溫尼考特(D.W. Winnicott)所提出:不完美的父母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傷害。

美國「Scary Mommy」網站甚至傳授過來人媽媽的生存術,教媽媽「偶爾便宜行事,可帶來心靈的餘裕」:

一、不知道尿布該不該換時,脫褲子檢查太麻煩,直接抓起來聞屁股就知道了。
二、讓小孩看電視有時是必要之惡,這樣媽媽才能一口氣把手邊的家事完成。
三、孩子的鼻水快滴下來,一時找不到衛生紙時,先用自己的手或身上的衣服接住。
四、遇到不想參加的聚會,就用孩子當藉口推掉。
五、孩子在家整天穿著睡衣,可減輕洗衣負擔。
六、額外張羅大人的食物很累人,自己和孩子在家時,就把寶寶的副食品當一餐,只要裡頭沒有寶寶的口水就好。

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祝福你能享受當媽媽的自在與愉悅。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讀後感

選擇班級、校園環境微生態適合孩子發展、班級和社區安全(可以避免人際肢體語言網路霸凌、幫派暴力)的環境最重要,成績反而是其次。

覺得換到選職場的議題也是一樣的,工作氛圍、上司同事對己友善、正面、善良有同理心,可以為自己充電,才是最重要的,薪資反而是其次,增加孩子找工作/工作/社交能力就是為了讓他有能力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