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霸凌陪伴五步驟

 眼耳心腦口


1. 眼觀察

想了解孩子的狀況,你可以這麼說:
  • 怎麼了?(還好嗎?/發生什麼事了?)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嗎?跟同學或是老師有關嗎?
  • 如果現在還沒想好怎麼說也沒關係,但如果有什麼事情,一定要跟爸爸(媽媽)說。
  • 行為:感覺到孩子最近時常心情低落、不說話。 
    • 不多做關心,認為時間過去,孩子就沒事了。
    • 單純認為孩子只是鬧脾氣,直接指責孩子,而不多做詢問。
  • 外在:發現孩子衣服有破損或是身體受傷。
    • 第一時間先指責孩子的問題,如:是不是因為你愛玩,所以才會受傷?
平時多關心與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交友情形與學校適應狀況,當發現孩子出現下面這些異樣或與平常情況不同時,才能即時協助孩子,降低因霸凌而帶來的影響與傷害。

行為層面

  • 對於學校生活感到厭煩或抗拒: 
    • 孩子放學後不再到外面玩
    • 經常找藉口不去上學
    • 不想講學校發生的事、在學校的表現突然變低落
  • 行為或情緒上表現上與平常不同:
    • 睡眠型態改變(失眠、賴床、總是睡不飽)
    • 經常有情緒性的誇張反應(負面、攻擊性語言增加)
    • 用完電腦及手機後,感到心情低落
    • 沉迷於3C產品,或是完全不碰3C產品
    • 對喜歡的事物喪失興趣
  • 可能格外低落或不想與人互動:
    • 失去和朋友互動的樂趣,不尋常地逃避與朋友/家人互動

外在層面

  • 身體受傷 
  • 衣服有磨損
  • 同樣的物品一再重複遺失
想鼓勵孩子分享心事,你可以這麼說:
  • 事情發生的時候,你當時還好嗎?有沒有人幫你?
  • 你的心情還好嗎?(你一定覺得很難過吧?)
  • 我想任何人被這樣對待,一定都會不開心。要不要試著告訴我事情的經過?
  • 看你這麼傷心,我也很難過。要不要跟我說說看當時發生了什麼狀況嗎?
  • 如果現在很生氣(很難過)不想說也沒關係,等你想說的時候,爸/媽都會在你身邊。
  • 情緒過於激動:反而影響到孩子的心情,使孩子不敢繼續訴說。
  • 急下判斷、缺少傾聽:讓孩子覺得是自己造成的,或認為講了之後事情會越弄越糟,不但沒有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反而讓孩子自責、擔心,不願意繼續溝通。
發現孩子有被霸凌的徵兆時,爸媽應主動關心並跟孩子聊一聊,聽一聽孩子發生了什麼事,當掌握的資訊越多,對事情的全貌才能有較完整的了解。
  • 保持情緒穩定:情緒調整好再跟孩子聊,避免情緒性的回應與處理。
  • 避免刻板印象:在傾聽與了解事發經過時,避免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將任何事件都認為是霸凌事件。
  • 不評價論對錯:了解發生什麼事,比追究誰對誰錯更重要,放下評價,孩子會更願意放心說。
  • 多聆聽少責備:多聽孩子說事情發生經過及感受,不責備孩子,並允諾會妥善處理,給孩子安全感。
  • 鼓勵說的意願:以尊重且真誠的態度跟孩子談話,引導孩子進行人、事、時、地、物的述說。
支持孩子,你可以這麼表達:
  • 爸爸媽媽會陪伴你一起解決問題,你不是孤身一人。
  • 不管在學校發生什麼事情,都有我們陪伴你。
  • 今天發生這些事情不是你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想辦法處理!
  • 你很棒,不要因為別人的反應就否定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
  • 指責孩子:
    • [檢討孩子]指責孩子的反應與行為,或認為霸凌會發生都是孩子的問題。
    • [與他人比較]拿孩子跟自己或別的同學做比較,讓孩子覺得因為不如別人所以才會被霸凌。
  • 下指導棋:
    • [過度積極處理]還沒有弄清楚事情發生始末,就直接想找對方家長或老師理論、討公道,讓孩子覺得爸媽只是想解決這個問題,而沒有考慮到他的立場與感受,孩子的心情沒有好好被理解與照顧。
    • [過度消極處理]只會叫孩子一味隱忍,讓孩子感受不到爸媽的支持及關心,孩子可能會關上心房並與爸媽疏遠。
讓孩子知道他不是一個人,爸媽會陪伴他一起面對與處理霸凌問題,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 理解孩子的處境與為難:避免把孩子問題化,理解孩子身在其中的難處。
  • 了解行為背後的情緒:先有了解,就越能理解與接納孩子的行為與反應。
  • 同理與接納孩子的情緒:同理不代表同意,只是不給評價,放下責備與指導,從傾聽與接納開始,讓孩子覺得你懂他。
  • 因為過度擔心或保護孩子,急著將孩子之間的衝突認定是霸凌事件。
  • 因為不了解霸凌判斷的標準,容易擴大恐懼、渲染不安與不滿的情緒。
  • 擔心被認定不是霸凌,學校就不會處理,孩子也得不到保護。
判斷是否屬於「霸凌事件」是重要的,因為不同的事件需要處理的方向跟方式也會不同,對霸凌有正確的認識,才能找到有效的因應方法,降低因不了解而產生的擔心與誤解。
  • 有意且有傷害性:霸凌行為是一種蓄意且具有傷害性的行為。
  • 強欺弱,勢力不均:霸凌者與被霸凌者之間的勢力是不對等的,強弱有別,被霸凌者幾乎是處於無力反擊的狀態。
  • 對象固定:被霸凌的對象是固定的一個人或一群人。
  • 身心受創:被霸凌的對象已經出現身心受創的現象。
  • 持續反覆發生:已經持續反覆發生了一段時間,不是單一次或偶發性的行為。
平時多關心與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交友情形與學校適應狀況,當發現孩子出現下面這些異樣或與平常情況不同時,才能即時協助孩子,降低因霸凌而帶來的影響與傷害。

與孩子溝通,你可以這麼說:

  • 你希望爸爸媽媽怎麼幫忙你?需要我們幫你跟老師說嗎?
  • 如果你覺得同學的行為讓你不舒服或不喜歡的話,你覺得可以怎麼做?
  • 如果下次又發生類似的事情時,你覺得可以怎麼做,才能避免事情發生呢?
  • 我們可以想想看自己的哪些行為或說話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或不喜歡的?如果我們做一些改變或調整會不會不一樣?
  • 我們很難讓每個人都喜歡我們,但傷害別人的行為就是不對的,我們可以想想看做什麼可以保護自己?
  • 你希望老師可以怎麼幫忙呢?

與老師合作,你可以這麼說:

  • 我發現孩子最近回家變得比較沉默,不知道在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狀況?可以麻煩老師再幫忙留意、觀察看看嗎?
  • 我擔心孩子是不是被霸凌了,他有講到跟同學相處的情形,可以請您幫忙了解事情發生的狀況嗎?
  • 請問學校後續處理的程序跟方向是什麼呢?有沒有家長需要配合或可以幫忙的地方?
  • 請問學校過去有沒有處理過類似的事情,可否分享當時是怎麼處理的呢?
  • 請問我們可以怎麼跟學校合作?一起幫忙孩子面對跟處理這件事情呢?
  • 直接代替孩子進行處理:沒有跟孩子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法,直接幫孩子做出解決問題的行動或是反應,沒有顧及孩子的心情和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 做出不符合孩子現況與能力的指導:不清楚孩子遇到的困難,也沒有和孩子好好討論,就提供孩子單一或過度積極/消極的解決方式,如:馬上回擊回去就好啦、忍一忍就過了。
  • 把老師當作假想敵:跳過與老師之間的溝通,缺乏信任感,認為老師不會妥善處理,只想憑一己之力解決,反而造成反效果。
陪伴孩子討論可行的因應方法,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主動跟老師反應孩子狀態,討論親師合作的方法。
  • 重建正確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任何惡意的言語及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也沒有人應該被不合理的對待。
  • 討論可行的解決方式:鼓勵孩子思考「將來遇到同樣的狀況,可以怎麼做?」,多表達與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想嘗試的做法,並適時提出建議與討論。
  • 角色扮演,練習處理技巧:透過角色扮演陪孩子演練,當遇到不同情境的霸凌或衝突時,可以有哪些應對的方法,可以怎麼說、怎麼做,並提醒孩子適度的肢體語言可以展現自信,但也有一些動作會讓聽者不舒服。
  • 親師溝通化解困境:平時就要跟老師建立互信、暢通的親師溝通管道,主動向老師反應並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當發生狀況時,先靜下心與老師討論合作與協助方式,幫助孩子化解困境,改變現況。



https://antibullying.children.org.tw/act2019/index?move_to=scene_5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學著在愛情中保護自己!辨識戀愛關係中的10種危險跡象

 



 


【芬紛聊天專欄】情感教育雖然重要,在台灣卻常常被排在學科之後或甚至被忽視。上一篇提到了芬蘭八年級的一堂「約會與性」課程,這篇將繼續介紹包括「如何識別約會中的危險與暴力」及「如何結束戀愛」。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芬蘭八年級的健康教育課「約會與性」主題,教青春期的孩子如何談戀愛?一系列的課程從:如何接近喜歡的人?被拒絕該怎麼辦?如何開始戀愛?一直延伸到:如何識別約會中的危險跡象與約會暴力?如何結束戀愛?

青春期的孩子對戀愛充滿好奇,與其讓孩子自行摸索,無法分辨獲得的訊息是否正確,倒不如在課堂上及家庭中帶著他們好好了解,尤其是如何避開愛情中的危險與暴力。(上篇:如何好好結束一段戀情?芬蘭健教作業教孩子談戀愛)

程課包含以下幾個階段:

四、如何識別約會中的危險跡象與約會暴力

約會的過程,與伴侶會出現意見分歧或爭議,學會通過溝通解決分歧是件好事。真正傾聽對方的意見,不是只是互相指責,一味的退讓也不是好的方法。

解決爭議的技巧通常是從自己的父母那裡學到的,想想你的家庭是如何引起爭議和達成一致的,你想從中轉移什麼到你自己的關係中?如果你覺得不轉移會更好,那麼你就應該避免犯一樣的錯。

你要學會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發生衝突時,不要一直深究過去的事件或責備「你總是⋯⋯」,而是專注於當前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它,學會道歉和寬恕在戀愛關係中也很有價值。

但是,當你的戀愛關係出現以下的10個危險跡象時,你必須慎重考慮是否要結束這段關係:

  1. 你的戀愛對象表現得好像他比你更了解你。
  2. 他讓你覺得你必須一直為某事感到抱歉。
  3. 你覺得你永遠無法做正確的事。
  4. 他表現得好像你是他的全部。
  5. 他貶低你喜歡的東西或你的家人朋友。
  6. 他用貶低的語氣批評和談論你。
  7. 他開始監控你的行為,例如:透過電話隨時想了解你在哪裡,以及與誰在一起。
  8. 你感覺生活中的快樂似乎消失了。
  9. 他的嫉妒使你不再像以前那樣與你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你是孤獨的。
  10. 你害怕在他面前說出你自己的意見。

與社交和人際關係有關的暴力都是犯罪行為,即使未成年人也一樣,暴力可以是身體上的,也可以是精神、性、經濟的形式。

在精神暴力中,施暴者讓對方感到無能為力、愚蠢、無價值和依賴他,他甚至可以命令、貶低和抓住他人所犯的最小錯誤,性暴力可以是脅迫他人進行性行為,經濟暴力是指犯罪者阻止他人獲得工作或控制他人的金錢。

如果你在約會或戀愛中經歷了暴力:

  1. 記住,暴力不是你的錯,永遠是施暴者自己的選擇。
  2. 告訴別人這件事,即使感覺很困難,絕對不要一個人忍耐。
  3. 尋求幫助,暴力不會自己結束。

五、如何結束戀愛

結束一段戀愛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時,分手是共同的決定,但有時,分手對另外一個人來說是完全出乎意料,背後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破壞信任會使關係破裂,如果雙方可以重建信任,那戀愛也可能繼續。

如果感情發生了變化,最好盡可能誠實的講述,面對面討論並委婉的解釋差異的原因,分手總是很困難的,雙方都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克服。

被分手可能是世界上最難接受的事情,這會讓你覺得自己一文不值。把自己的悲傷發洩出來是件好事,而不是把一切都藏在心裡,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不要一個人待著,和朋友分擔悲傷通常會讓你感覺更輕鬆。

即使已經結束,也要記得尊重對方,在這段關係中兩人的秘密可以繼續保守下去,不要因為一時氣憤而去散佈關於對方的八卦或照片。

如何度過分手期?

  1. 不要害怕傷心,提醒自己,你現在正在經歷的事情是每個人都會有的。
  2. 談論你的傷心並哭泣,以你固有的方式表達你的感受。
  3. 聽舒緩的音樂。
  4. 寫日記,抒發你所有的煩惱和痛苦。
  5. 創作藝術,做你喜歡的事,全心投入到嗜好中。
  6. 通過健康飲食和充足睡眠來滿足你的基本需求。
  7. 進行運動和訓練,因為運動可以緩解焦慮。

課堂作業:

  1. 你在戀愛中,但你愛上了另一個人,你會怎麼做?你為什麼要那樣做?你的行為有什麼後果?你的處理方式讓你的舊愛和新對象會有什麼樣的心情?
  2. 你的戀愛對象愛上了另一個人,想結束你們的關係,但是後來他後悔自己的決定,並想再次和你開始約會。你會怎麼反應?為什麼?你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3. 你和另一半的關係陷入困境,你們在一起時不再開心,你試圖與他討論此事,但他立刻表現不悅,並威脅說如果你提出分手,他就會怎麼樣,他說他真的很需要你。你會怎麼做?為什麼?你還有什麼其他選擇?
  4. 你的朋友和他的戀愛對象分手了,現在他很傷心,你可以如何幫助他應對?

延伸閱讀

芬紛聊天
 

小學老師

一家三口為了不一樣的教育理想遠赴芬蘭生活,自學生女兒進入芬蘭公立小學,真實體驗芬蘭教育。擔任台灣小學老師十多年的媽媽,以第一線台灣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貼近觀察芬蘭教育,記錄孩子的學習歷程。粉絲頁芬紛聊天:芬蘭逐夢上學路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7050?rec=i2i&from_id=006948&from_index=3




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什麼是ab膠

 


可以搜尋一下環氧樹脂.
AB膠是一種統稱.使用前按比例將A劑B劑混和的都叫AB膠.
優點是混合前可以放很長的時間不用怕硬化.
但可能有幾百種工業膠都是AB劑混合型.

比較常見的應該還是環氧樹脂,
光是環氧樹脂也有百百種型號.特型都不太一樣.
不過一般人也用不到那麼特殊的型號.
可以試著在拍賣網站找環氧樹脂AB型就好.
如果買單劑型的可能多數都是放到過期硬化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