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除了擅長把自己安排到「明星」位置的人(人際能力水準以上,擅長觀察利用風向/局勢、觀察別人想聽(或需要)甚麼並清晰的表達出來),人際能力不到基礎水準(不擅維繫可以容許彼此表達不同觀念的正面朋友關係,又不擅反擊/口齒清晰為己維護權益)的孩子更需要師長關注,發展這方面的能力,才能降低被挑上的機率,因此最好還是先讓孩子學如何防小人(「變色」/讓別人需要自己)/反霸凌(適度反擊)/人際技巧(說話/回應情緒和面對衝突對話/做人處世),這能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同化險惡的外界,早日擁有離家獨立的能力。
甚麼是怪胎:有些人不善交際,其實是因為他們持有與眾不同的觀點,他們對社會期待不以為然,卻又在人際壓力下掙扎試著去迎合社會期待,這樣的矛盾,使他們變成別人眼中的「怪胎」。牛津大學最新研究顯示,「怪胎」比一般人更專注,因此在規則嚴謹的科目、例如數學或邏輯領域,都有很好的表現。他們喜歡拆解東西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所以他們通常都很擅於科學、技術、工程與統計學。(引自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74051-%E6%88%91%E7%9A%84%E5%AD%A9%E5%AD%90%E6%98%AF%E3%80%8C%E6%80%AA%E8%83%8E%E3%80%8D%EF%BC%9F%E5%B0%88%E5%AE%B6%EF%BC%9A%E4%B8%8D%E7%94%A8%E6%93%94%E5%BF%83/)
-----
每次演講都會有好多特殊孩子的媽媽,看到我就哭到停不了。
那天演講時有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抱著我一直感謝我不斷讓大家知道孩子們的辛苦;還有另一個媽媽哭到說不出話來,問我為什麼可以接受妹妹的狀況?我說我不是接受,那真的好難好難,我們不用強迫自己完全放下和接受。
我是面對她現實的狀況,是聚焦在她的需要和協助,陪著她生活和解決問題,媽媽會挫敗是因為不斷努力希望孩子能跟一般的孩子一樣,可是我沒有,我知道這孩子生出來就跟別人不一樣,我清楚她沒有別人說的競爭力,只希望她有可以照顧自己的自理能力。
她說她想賣ㄔㄨㄚˋ冰、想賣花、想賣早餐、想賣菜....問我可不可以教她、陪她一起?她心裡對未來有很多美好的想法,我好期待和她一起努力的小生意。她的未來不會是靠認字寫字來生活,如果都學不會,我把那些追求她永遠學不會的時間,拿來讓她做開心的事情,拿來培養她其他的能力,會不會更有意義?
不要一直努力她學不會的事情,而是加強她可以做的事情,建立了她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後,再回來學該學的東西,效果會不會更好?
不用強迫自己接受孩子的狀況,但是一定要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媽媽要多做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和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我們最焦慮的部分,就是她最困難、最挫敗的,她得面對學不會的壓力,還要承受老師的要求、父母的焦慮,這孩子怎麼快樂得起來?面對得要去學習的事物是滿滿的挫折感,沒有動力又怎麼會學得好?
把標準降到最低我們才容易得到成就感。那天妹妹自己拿字典來翻著,指著她認得的字給我看,意外的發現她可以認得幾個字,真是讓我訝異又驚喜,可以想像一個平常都認不了字的孩子,主動翻著一本滿滿都是字的字典,尋找著自己認得的字嗎?她一點都不抗拒,是因為她在我面前,就算認不了就算認錯了,也不會有負面的批評和指責,還能得到我誇張的驚喜和讚美,所以她樂在其中。
問我為什麼能有這樣的毅力,即使講到喉嚨沙啞還是跑遍全省各地去演講?
從妹妹四個月開始,我帶她到各大醫院就醫檢查,拿到中度身心障礙手冊,確定一輩子遲緩的絕望;陪她早療的那幾年工作、家庭、復健好幾頭燒,讓我疲於奔命,頻繁請假讓我考績差點乙等;替她爭取該有的受教權,那段過程每一分鐘都是煎熬;面對她現在就學面臨的所有問題,時時刻刻都在考驗我的耐心和智慧...
如果我的孩子現在看起來活蹦亂跳、身體健康,只是學習障礙、只是看不懂字、只是文盲。陪伴她的成長過程就能讓我痛徹心扉,那其他類別的孩子呢?腦性麻痺、自閉症、肢體障礙、智能障礙.....重病的、過動的、情緒障礙的、亞斯的、妥瑞的....這些狀況更嚴重的孩子,父母和孩子要經歷多少的努力和辛苦?
因為感同身受,知道特殊孩子父母的無力,知道特殊孩子得面臨的除了身體的障礙外,還得面對我們不夠友善的教育環境。希望能有更多人給特殊的孩子多一些同理心和愛心,接納這些孩子,讓他們享有跟一般孩子一樣的受教權,在他們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教育並協助他們融入人群裡。
還有一位媽媽問我要怎麼樣才能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如果我們都用欣賞的角度看自己的孩子,常常沉浸在孩子的進步中,會發現別人說的,一點也影響不了我們看待孩子的角度;可是當我們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不足,總是擔憂孩子跟不上一般的孩子,別人的一個眼神,就能粉碎我們脆弱的玻璃心。
不管考幾分孩子都會長大,她是帶著滿滿的挫敗低著頭拖著步伐?還是帶著正向能量抬頭跳躍著前進?真的就看陪伴者給她的是什麼。特殊的孩子要的不是跟別人比的競爭力,而是得建立她的自信和動力,找對孩子該努力的目標,讓她在分數至上的環境,找回最珍貴的自信。
父母最重要,所有的情緒牽動著孩子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記得在我最痛苦的時候,一位師父告訴我,妳快樂,孩子就快樂;妳焦慮,孩子就不知所措,妳看看妳一直皺著眉頭,孩子會覺得自己犯了什麼錯。我們如此重要,愛孩子之前要先愛自己。
孩子會越來越好的,我們都要放寬心。
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967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