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試著了解他的交友圈和活動內容,告訴他可以拒絕朋友不當的邀請,如:吸毒、偷竊,若覺不安全也可以打電話向父母求援(嚴重直接報警、通報學校)、帶點防身的器具、邀請孩子想想看若遇到各種狀況分別可以怎麼辦,但不要阻止他往外跟朋友一起活動,阻止孩子向外探索對家長而言是很方便的教育方式,但會害死孩子,人際能力被扼住無法正常發展,孩子就毀了一半。
掌握團體文化、建立信任關係,遠重於孩子幾點回家
孩子幾點回家不是重點,重點是教孩子掂量自己交的朋友能信任到什麼程度,教孩子掂量自己參加的是什麼性質的活動,參與者的背景、行事紀錄和他們生活圈私下的文化,團體裡帶風向的意見領袖是人是鬼,教孩子學著掂量自己跟他們熟不熟悉,有沒有能力應付他們的情緒和團體文化,這些資訊越透明越安全,最糟的是孩子被不熟悉根底的「朋友」帶去pub坐下來,還不知道眼前那杯shot酒精濃度幾趴後勁多強、靠過來聊天的人想幹嘛。只要目的是發洩負面情緒的社交型團體活動肯定不要去(通常叫high趴⋯⋯),因為那種場合經常演變成找人際能力差點的「蝦米」當出氣筒或者拉人下水/找「替死鬼」(誘勸吸毒、拍裸照,被性侵謀殺等等),反應稍慢跑得慢點就回天國了
孩子做什麼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往什麼方向走
缺乏見識、眼罩式教育加上不鼓勵犯錯、總結的追求完美教育,等於脆弱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孩子問題越來越多,現在的孩子生活在都市很可憐,整天關在室內:家、補習班、安親班或學校沒地方跑,以前都是田,鄉下小孩可以到水溝摸蛤仔、抓青蛙、跑到外頭跟鄰居的孩子玩,偷拔地瓜(會被告狀然後家長痛打),生活豐富多了,現實人際連結比現在的孩子強,心理會比現在的孩子健康、強韌,因為他們知道出事自己身後有人站在後面,人際方面的見識也比現在的孩子廣。現在的孩子幾乎什麼都要自己面對,現實人際連結弱,解決問題的能力硬生生被毀了一大半,未來社會工作機會卻越來越少。
升學主義毀了他們的生活能力,讓他們「吃米不知米價」、蚊香不知去哪買,做事能力已經毀了一半,不教禮儀做人處世的智慧,沒法出社會、在職場社會上站不住做事能力再毀一半,更慘的是還反對他們在青春期談戀愛、犧牲人際關係成就學業,心理缺乏寄託和安全感,又毀了人際能力,孩子就全殘了。若在這體制下成長的孩子有幸沒死,成年回頭過來可以補,有一天也能補完,但是很辛苦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