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2月6日 星期三

男孩也有關係霸凌 教孩子處理毒性同儕關係

兒少心理學家凱蒂·赫利(Katie Hurley) 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指出,近年來男孩間的「關係霸凌」有增加趨勢。關係霸凌,是指用排擠、操縱等手法,而非肢體暴力來欺負別人。挪威研究指出,其實男孩間的霸凌關係跟女孩一樣普遍,但男孩比較不敏感,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為霸凌對象。
我們都錯了!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一書作者蜜雪兒·玻芭(Michele Borba)博士說:「如果你以為關係霸凌只會出現在女孩之間,那就錯了。一群男孩故意排擠一個男生是很常見的。不論是在操場上、校車上、足球場上、或是校外教學時,被排擠是很難受的。一群男生站在一起,對被排擠的那人指指點點,也很常見。」
跟女孩一樣,男孩受到關係霸凌時,也會焦慮、沮喪、自信下滑。如果不尋求幫助,他們的心理健康可能會惡化。家長要幫助孩子們辨認並了解關係霸凌,以及被霸凌時如何尋求幫助。(看更多:當孩子被拒絕時,千萬別輕忽
如何辨認關係霸凌?
關係霸凌是非肢體暴力的霸凌,而是詆毀、傷害另一個孩子,或操縱另一個孩子的人際關係。關係霸凌是重複的(不是偶發事件)而且在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存在權利不平等的現象。(看更多:被霸凌者的眼淚:別再跟孩子說「不要理他們就好了!」
關係霸凌可能包括:
  • 負面八卦或謠言
  • 惡意的評語
  • 社交孤立
  • 以傷害對方為目的的挖苦
  • 長期忽視某人
  • 操縱,例如搜集被害者的隱私然後散布於眾
  • 網路霸凌
關係霸凌經常發生的時機,包括下課時間、午餐時間、校車上或網路上。負面的謠言、惡意的評語可以經由簡訊或社群媒體快速散布,受害者經常沒有喘息的機會,因為網路時代的霸凌永不消停。
關係霸凌是經過設計的,因此難以察覺。惡意的言論可能在走廊或是社群媒體上散布,可以輕易避過老師的耳目。當孩子使用社群媒體不受限時,發表惡意評論或用訊息騷擾同儕是很容易的。惡意的孤立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朋友圈的改變,但其實是故意隔離某人的策略,例如玩遊戲時不讓某人加入、吃午餐時不讓某人坐在一起。
男孩們經常被教育要堅強,因此遇到這些困境時,他們傾向自己處理。但關係霸凌可能造成長期的心理問題。如果你孩子出現以下情形,可能是他遭遇關係霸凌的徵兆:(看更多:當孩子面對「關係霸凌」請別對他說這幾句話,反而造成二度傷害
  • 焦慮
  • 行為退化
  • 避免社交或課外活動
  • 孤獨
  • 沮喪
  • 睡不好
  • 飲食習慣改變
  • 學業成績下滑
  • 拒絕上學
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如果你感覺到他正在掙扎,可以教他用以下方式自我保護:
  • 表達情緒:經常和你的孩子討論情緒,教他檢視情緒發生的原因。
  • 減輕壓力:深呼吸、寫日記、靜心練習都是好方法。
  • 建立自信:男孩們需要明白,表達出自己的需求並不丟臉。
  • 解決問題:你可能很想為孩子解決問題,但更好的方式是從旁指導。
  • 創造支援網路:跟孩子一起想想,學校有哪些老師或其他同學可以幫助他。
  • 建立正面關係:很多孩子離不開霸凌者,因為他們以為失去朋友是自己的錯。鼓勵他交新朋友,遠離毒性關係。
  • 培養同理心以及包容的行為:當孩子學會照顧別人,也會變得有自信,不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