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讓壞事發生,在挫折中成長,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歷過的挫折清單

2017.10.13
by 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 (方舟出版《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
讓壞事發生,在挫折中成長,孩子成長中必須經歷過的挫折清單
Shutterstock
  • A-
  •  
  • A+
可以忍受孩子得最後一名,出一個小車禍,被另外一個孩子打......當你看到這些壞事清單,或許你也會深呼一口氣,但是在每一個人成長中都得經歷過這些挫折,若是身為父母,我們要百分百阻礙這些壞事發生,可能也就阻礙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的作者朱莉‧李斯寇特(Julie Lythcott-Haims)曾經擔任史丹佛大學新生與大學部輔導主任,同時她也是一位母親。在工作上,她發現入學的新生一年比一年仰賴父母,也有愈來愈多父母介入處理孩子(大學階段)的課業和課外活動以及生涯選擇,這些父母無法忍受孩子失敗的風險。但是在這樣照顧長大的孩子沒有機會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技能,往後更會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難,甚至失去自己的人生。這一切,可能都是父母做太多太盡責。
朱莉‧李斯寇特自己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卻在從事法律工作後,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快樂,她在和年輕人的相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但是也看到這一個世代面對的危機和挑戰,這是一本立論清楚,蒐集了非常多最近10年最新的相關研究,透過易讀的文筆創作的一本書,相信會給父母們很大的啟發和提醒。以下為《親子天下》精選書摘: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都犯過錯,也會繼續犯錯。孩子也不例外,事實上,童年正是一座訓練場,孩子在這裡犯錯、學得教訓、發展應對技巧和韌性等各種能力。容許孩子經歷躁動、失敗、跌倒這些重要的經驗,不只是幫助他們學習與成長的好方法,而且是最好的方法。錯誤是人生最偉大的老師。
潔西卡.雷希(Jessica Lahey)是一名老師、《大西洋月刊》與《紐約時報》的撰稿作家,也是《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練習:失敗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這本書的作者。她在自己教課的教室裡觀察到過度教養的現象,寫了很多這方面的文章。她說,當孩子犯了錯,父母必須謹記:「後果所傳遞的教育意義是一份禮物,而不是代表父母怠忽職守。」她寫道:「經過這些年,我『最好的』學生——在人生中最快樂、最成功的學生——是那些被容許失敗、為錯誤負責,而且在面對錯誤時能挑戰自我極致的孩子。」
那麼人生中的「曲球」呢?我們都會犯錯,但有時候,即使我們把每件事都做對,負面的結果還是發生了。當人生丟給孩子一記曲球,我們要是取而代之跳起來接住它,這樣並沒有幫到他們,除非那確實是攸關健康與安全。他們得學會自己接下、或者避開那些曲球。
2000年,都在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Minneapolis)執業的心理學家麥可.安德森(Michael Anderson)與小兒科醫師提姆.強漢森(Tim Johanson),開始發現有一些孩子與年輕人,似乎缺乏從犯錯與曲球體驗中養成的觀點與堅持。在他們2013年的著作《要意:養出準備好面對人生的孩子》(GIST: The Essence of Raising Life-Ready Kids)中寫道,父母最主要的任務,是在撫養孩子長大成人的同時,照顧他們的安全;然而,「在許多家庭裡,他們最關心的是安全,接著強調的是表現,對準備則不太看重。」
在安德森與強漢森合寫的《要意》一書中,「準備」是指有能力處理所要面臨的任何事情。他們製作了以下這張表,列出能為孩子提供長大成人正確準備的情境。注意:表中的內容可能會讓你畏縮,卻堪稱是切中要點。
孩子必須親身體驗的錯誤和「曲球」
•    沒有受邀參加生日聚會
•    體驗寵物的死亡
•    打破一個價值不斐的花瓶
•    努力寫一份報告,仍然得到不好的成績
•    在離家很遠的地方車子拋錨
•    看到他種下的樹死了
•    被告知某個班級或營地已經額滿
•    被留校察看
•    錯過一個節目,因為她正在幫奶奶做事
•    出一場小車禍
•    因為一件他沒有做的事受指責
•    因為有人行為不當而取消了某個活動
•    被炒魷魚
 •  沒有進入菁英校隊
•    在某件事得到最後一名
•    被另一個孩子打
•    抗拒某件他被教導的事
•    深深後悔說了她收不回去的話
•    朋友出遊時沒被邀請
•    鄰近家庭的小孩一起踢球時,最後一個被選上
你不僅要讓孩子體驗這些事,還要肯定它們的重要性。安德森和強漢森認為,好好教養意味著:「學著把你可能想努力避免、或者害怕會發生在孩子人生中的事件,視為 (建構智慧與觀點的) 成長助力」。當這些事件發生時,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要靜靜對自己說:「完美,這樣很完美。這是他需要經歷的事,在童年時至少得有一次。」
*本文摘自方舟出版《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關鍵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