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鄭恆雄是語言學博士,語言學是搞語言分析的,不是英語教學專業....不要自己不確定的事情就抬人家不相干的話出來背書好嗎⋯⋯態度很差耶
......吐槽無力,說實在的,背完基本300-500字直接開始看美國幼兒園的讀物(文章9成以上為孩子能掌握的單字)旁邊配全文中文翻譯(一開始文章一定串不起來因此一定要有),鼓勵他們至少默唸(學單字就是學一個字的唸法)出來,主在學句子分段就可以了,讀到後面慢慢可以不配譯文,不懂的字不要猜,查字典,看例句(據說平均一個字查五遍可以記起來,但實際上是學習者對文章內容感到有趣會記得很清楚),靠大量閱讀學習者有興趣的文章去掌握GSL基本1200字、2000字,再從這個基礎去加讀給孩子看的適齡科普讀物,累積GSL和基本學術詞彙清單的字族,這樣教出來的閱讀能力絕對沒問題。不是能100%看懂所有英語文章,沒有人做得到,至少能讀懂生活常見文章的八成五到九成(美國學校教授的英語詩幾乎是中文的古文,字彙的難度都是特意挑選過極難、平日很少出現的,一堆普通美國人都不見得讀得懂,如果只要求實用的閱讀能力,根本不用會),能夠理解文章大意並有能力用字典或搜尋引擎尋找相關補充資訊
手邊的資料,美國孩子小三小四就會開始有簡單的用基本1200字寫成的科普讀物,也會用到一點所謂比較難的字
只要能夠達成美國孩子小三的程度,能直接上去靠字典讀懂科學怪人或愛麗絲夢遊仙境之類的原文經典名著和它的文學性就是閱讀能力過關了
美國孩子/美國人願意讀、看得懂不是因為他們都了解四千字,而是生活中常常有人在用他們看/聽得懂程度的英文和他們交流,中文也是一樣的,家人互相交流時發現對方聽不懂會自動降低語言的複雜度,用對方能聽得懂的簡單詞彙和易懂方式、譬喻解釋意思,協助對方理解,外國人也是一樣的,他們對孩子說的話難度會降低很多,試圖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解釋事物,這種基本簡單語言是所有外國人學習其本國語言的基礎
為什麼編制字表時不是根據單字在各類英語文章中出現的頻率,而是把所有字表混在一起做統計??
這是什麼做研究的方法??每一篇字表都有它自己的由來和研究方法,正常來說不是該去讀每一篇字表背後的研究方法,比較它們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結果的異同?全部加在一起做平均,囫圇吞棗的做大鍋炒到底??
https://www.ceec.edu.tw/SourceUse/ce37/3.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