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arol541106.pixnet.net/blog/post/21750210
💕溝通與尊重是正向互動的是不二法門💕
🤓 育兒的認知跟觀念,有時會有世代的落差,也往往造成許多摩擦,有時候光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加衣服,都可能引發衝突。請一定要記住,溝通與尊重是正向互動的是不二法門喔!
#給長輩的話
🤓長輩們對於著家庭新成員的到來,想必都很希望可以含飴弄孫之餘,也想分享自己許多過來的經驗,但一定要記住,無論自己有多麼的關心,或是認為自己的方式有多麼的好,也應該記得傾聽新生兒照顧者們的育兒方式喔~
#給主要照顧者們的話
🤓記得,面對相關迷信的事,別急著責備,不妨換個角度,理解一下長輩的焦慮與困惑,再來說明與化解不同的觀念與差異。
🤓我們可以不贊同長輩的育兒行為,但記得要感謝長輩的關心,對於長輩做出很不錯的育兒行為,記得要給予正向的回饋~比起一味禁止長輩參與,爭論誰對誰錯,找到長輩也能參與的好方式。更能轉化為育兒的助力喔!
#如果真的難以化解
🤓如果真的難以化解世代教養上的差異,可以尋找適當外部照顧者的幫助,例如理念相符的保母、托嬰中心等等,甚至一起到診間聽醫療單位的專業說明,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育兒紛爭喔!
--
❤️重溫孕產婦心理健康系列影片:
EP.1 孕婦怎麼吃
>>http://facebook.com/watch/?v=467312710892464
EP.2 高齡好煩惱
>>http://facebook.com/watch/?v=350137786184542
Ep.3 懷孕的禁忌
>>https://facebook.com/watch/?v=3539546436076878
Ep.4 失控的ㄋㄟㄋㄟ
>>https://facebook.com/watch/?v=1046327819114115
Ep.5 夫妻的世界
>>http://facebook.com/watch/?v=772401170268627
Ep.6 神隊友在哪?
>>http://facebook.com/watch/?v=3682262998451090
Ep.7 找回我自己
>>http://facebook.com/watch/?v=270658014211088
Ep.8 長輩的關心
>>http://facebook.com/watch/?v=715752135951225
☎️24 小時免付費 #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免付費 #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
✨時間:週一至週五 8:00-18:00 / 週六 9:00-13:00
📗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
📗心快活 心理健康學習平台:https://wellbeing.mohw.gov.tw/nor/main
📗婦女心理健康促進:https://dep.mohw.gov.tw/domhaoh/lp-4908-107.html
#孕產婦心理健康
#衛福瞳鈴眼
#衛福八點檔
#衛福編編報報
#總柴分享時間
含血腥、暴力、強調速度感、快速動作而非操作技巧的廉價手遊競速遊戲、強調比較的(或含貶抑的益智)遊戲,前三類遊戲旨在刺激感官,本質為毒品,最後一項旨在增加挫折感,對發展穩定一致、可信、準確的自我評價不利。傳遞更多的惡性競爭和貶抑資訊使人更緊張,無助於穩定情緒、培養冷靜觀察局勢找同溫層建避難所的洞察力。
培養孩子應付現實立即危險的能力,參與運動訓練肢體控制、耐力和力量、學習防身技巧/武術、教導信任直覺、研讀反霸凌書籍和幫派/霸凌相關正負面新聞報導更加有效,法律知識也有穩定情緒的作用
美術風格治癒、溫暖、非強調比較的遊戲,可穩定情緒
【你也曾有過半夜被寶寶「踢」到的經驗嗎?】
以兒童發展而言,這些三更半夜的「床上漫遊」,都是正常的動作。我認識的一位媽媽,曾被寶寶踢到眼窩痛醒,隔天發現自己得了飛蚊症,後續的視力也沒有恢復。透過這個案例,我要特別提醒高度近視的父母(六百度以上),預防勝於治療,睡覺時請記得「保護自己」↘
🌟新手父母必看!寶寶出生後各項篩檢的注意事項>>https://cplink.co/Fq692lu8
by 河馬
不管是消極處理還是積極應對,教孩子「保護自己、建立信心」是絕對必要的,面對肢體衝突,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身體不要受傷;再來就是該如何修復「被欺負」而受傷的心理,唯有對自己充滿信心、堅信自己的價值,才有辦法抵禦「被霸凌」的衝擊。
小時候,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跟霸凌相關的經驗,可能是肢體上或是言語上,或是冷暴力、排擠,但不論何種霸凌形式都讓人感覺相當不舒服;尤其是有了小孩後,我們更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不會遭到霸凌,也常在思考要怎麼教孩子面對霸凌。而媽媽妞社團中就有位媽媽提出了很好的想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source: Pixbay
網友媽媽分享:「有個朋友的小孩,在3歲半時被同學壓趴在地上,孩子爬起來,同學又再把他壓下去,反覆5~6次,最後一次撞到旁邊的置物籃,嘴裡流血了,肇事者嚇得後退,其他小朋友因為害怕而離得遠遠的。孩子的門牙被撞凹進去,看了4個牙醫都說『這個會影響恆齒,現階段沒辦法做處理』,只能等乳牙掉了,恆齒出來。現在一年過去了,孩子的門牙恆齒一直沒有完全長好。」
首先妞編輯想問:各位父母是如何教孩子面對霸凌?面對肢體衝突呢?
source: Pixbay
這位網友媽媽分享她跟幼教相關的朋友的討論,朋友回答:
「看家長的出發點是什麼,選你認為對的那個。當你教孩子是『打人是不對的』,可是又說『別人打你,你可以打回去』,這樣孩子會很混亂:『你說不可以,但又說可以』。但我們可以教孩子保護自己,小班的孩子會教:蹲下手抱頭+大叫,中班就會加上「對方打你的話,抓住對方的手」,然後不要再用尖叫的方式,改大喊『不要』或是『救命』。
大喊大叫是很棒的方法,對方可能會被你嚇到之外,也比較容易引起注意。然後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媽媽教你的方法可以讓你減少傷害,甚至不受傷,我們要保護自己。』」這位朋友還說:「你不用原諒那個打你的同學,原諒這件事你可以慢慢來,心裡很不舒服可以跟媽媽或爸爸說!很多家長都教孩子說『別人跟你說對不起,你就說沒關係』,但實際上孩子心裡就是受傷了,沒有沒關係!大人有的時候吵架都要2~3天來消氣,為什麼孩子就要馬上原諒呢?」
source: Pixbay
這話題引起了很多家長的討論並反思。愛子心切的我們,當然無法容忍自己的寶貝被欺負,除了自己會採取法律途徑、向對方追究責任以外,甚至還會教孩子「以牙還牙」、「要比別人兇」的方式永絕後患。但這真的是最好的做法嗎?還是會讓孩子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
source: wunderstock
當然,這樣的「被動處理」可能也會有人不認同,但不管是消極處理還是積極應對,教孩子「保護自己、建立信心」是絕對必要的,面對肢體衝突,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身體不要受傷;再來就是該如何修復「被欺負」而受傷的心理,唯有對自己充滿信心、堅信自己的價值,才有辦法抵禦「被霸凌」的衝擊。
你不孤單!你擔心的、傷心的、焦慮的我們都懂。
快來加入私密社團「媽媽妞真心話」,一個屬於媽媽們的交流小天地~
原文網址: https://www.niusnews.com/=P31fi101 © 妞新聞 www.niusnews.com
https://www.google.com/amp/www.vigors.site/show/895437.amp
https://magazine.chinatimes.com/mombaby/20160217002749-300401
https://m.mamaclub.com/learn/越來越受關注的『精細動作技能』/
譯自:https://www.families-first.org/what-we-do/news-and-resources/parenting-tips/
0-3歲
順應孩子的性情,且認識到孩子的特長的父母會發現生活更加協調。
時刻思考自己的氣質風格,是否與孩子的氣質風格相適應。活潑,經常外出活動的父母在面對慢熱的孩子時,可能要學會耐心。
少讀
少讀
少讀
少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