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高中生1個月要給多少零用錢?5千夠嗎?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你分別是給多少零用錢呢?其實,給多少零用錢倒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高中生1個月要給多少零用錢?5千夠嗎?

Shutterstock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發文,一名高中生表示每月媽媽給4000塊零用錢,他覺得自己很節省,但有時真的不太夠,只好省掉早餐不吃,後面和媽媽協調,提高到5000塊。

新聞底下的留言有各種不同意見。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太浪費,說他以前高中時代才500塊一個月,現在孩子居然漲了10倍。有些則持相反意見,認為都什麼年代了,物價已經不知翻漲幾倍,5000塊非常合情合理。當然也有持中間立場的,認為給多少不重要,親子間溝通好就可以。

大家的看法是什麼呢?

正常高中生一個月的開支是多少

其實,孩子和父母的消費觀念肯定有差異。這種差異在孩子讀高中已經稍稍露出端倪,如果不及時溝通,一直選擇逃避,用父母的強權壓制孩子,那麼到孩子讀大學,或即將走進社會的時候,消費觀念會分化得更嚴重,還可能爆發更嚴重的親子衝突,鬧得家庭雞犬不寧。

 今天,我們就來面對問題,試著分析一下,正常高中生一個月的開支應該是多少?5000一個月,是合理呢?還是太少了?

首先,一個人的基本消費需求,主要是食、衣、住、行、育樂五大類,大家應該都沒意見吧!我們來一一分析高中生在這五大需求上,各自需要多少基本消費。

理財課_2021/2/06

1.食

是人類存活最首重的需求,就算再怎麼不顧外表儀容,天天都穿制服上下課,也不能餓了孩子,畢竟高中年紀的孩子還在長身體。2019我回台宣傳書,隨便吃碗魯肉飯、配碗湯和燙青菜就破百,買個便當也要60~70塊,一餐我們就取中間值算75好了。

午餐和晚餐75x2=150,早餐吃簡單一點,打個折算50,一天關於吃的低消為200,一個月就是200x30=6000,好吧,才剛算完吃,5000塊就已經不夠用了。當然,這是三餐都不在家裡吃的情況底下,一般而言,高中生早、晚兩餐在家裡解決,那就算午餐錢就好75x30=2250元。

 2.  衣

我高中的時候就開始不穿媽媽買的衣服,然而,那時我媽媽給零用錢從來不考慮置裝費,當年是想盡辦法東省西省,一個月才有辦法買一件新衣服。現在我自己成為父母,一季會給小孩買一次衣服,孩子都在成長期,身高還沒固定下來,每季都買很正常。

我一季給孩子買約7套衣服,買的都是平價商品,但就算打折買,一套平均也要約1500台幣。鞋子是一季兩雙,可以替換著穿,一雙約1500,兩雙3000。或許你認為7套太多了,那麼最起碼也要3套吧!很多學校不是每天都穿制服,便服沒來個3套,沒曬乾的話都沒衣服穿了。鞋子也是為了因應雨天,所以多準備一雙不為過。

 1500x3+3000=7500,一個月平均下來就是2500。

 3.住

一般高中生住校爸媽付費用,住家裡當然也沒產生房租等相關費用,因此這項可以跳過。

 4.行

就是出行,高中生一般而言,除非緊急狀況,不然不會搭計程車,大部分應該都是選擇大眾運輸工具。新聞裡的高中生表示交通費是1280元的月票,不過,高中生哪可能只有上下學產生交通費,總會跟同學出去玩吧!

很多父母一聽到孩子出門逛街,就覺得孩子「過得太爽」、「只懂得玩」,但說真的,過去我們做學生時代的那種勤儉朴素的論調,早就不符合時代潮流了!一個月平均出去個2~3次應該很正常,我家初中生最少一個月都會跟同學出去逛街一次。所以我認為交通費加到2000元完全不過分,多出來錢讓他在緊急時刻搭計程車,繳納手機通訊費用。

5.育樂

這部分就是很多父母跟小孩有爭執的部分,現在的孩子如果拒絕班級聚會,或不參加社團活動,不僅父母要擔心孩子的人際關係,還可能影響到成績。參加一次活動,不給個500~1000實在有點說不過去,有時吃個飯,唱個ktv等娛樂就直接超過了!一個月少於1000的育樂費,基本上很難參加任何社交活動的。

如果孩子剛好是比較安靜的孩子,平常喜歡待在家裡,沒什麼社交需求,那錢的確可以省一點,但父母可能要擔心孩子無法融入團體,將來出社會可能面臨更大的問題。

量入為出,不與他人比較

好,綜合以上所述,食衣住行育樂加起來的基本費用,大約是2250+2500+2000+1000=7750,女生可能在衣方面多一點,男生則在吃方面多一點。女生愛美,還有基礎保養品的需求,男生重吃,胃口比女孩大,多吃一點不算過份,所以一個月的零用錢給到8000我認為可以。

這些都算基本標準,如果還要稍微高級一點的費用,當然就無上限了,不過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裡面。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一個觀念:關於零用錢要量入為出,不和其他人比較。畢竟這世上永遠沒有滿意的生活,只有習慣的生活,學校其實是社會的縮影,不是什麼事都會公平,孩子也要自己去適應、調整心態。

如果孩子有額外的消費,就要想辦法打工賺錢,前提是不能傷害自己的身體。人性是這樣的,花自己賺來的錢才會感覺肉痛,因為體會賺錢的困難,之後就不敢亂消費,拿別人給的錢很容易就大手大腳。因此,給多少零用錢倒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要在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我相信父母都是為孩子好的,如果能力允許,絕不會吝惜給孩子零用錢,但是,年代和所受的教育不同,親子之間肯定對於消費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無法理解對方可能面臨的窘境。有緣成為家人,要互相理解幫忙,不要彼此為難,遇事好好溝通,試著去尋找讓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很高興看到新聞裡的高中生最後和媽媽溝通成功,也祝福每對親子,包括我們家,都能在零用錢這個議題上取得共識。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10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