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媽的照片
小熊媽
在手機與網路氾濫的年代,以玩耍為主的童年逐漸沒落,以手機為主的童年,開始成為主流,也漸漸危害著孩子的身心健康。
手機成癮-孩子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每年我都會去大學教授與心理學、消費者行為學相關的通識課程,今年的秋季班,讓我很驚訝,因為課程結束的時候,一位大四的學生特別跑來跟我說:「老師,您在上課提到《失落的焦慮年代》中文書,我手邊有一本英文版!」
原來,被手機餵養的世代,還是有清醒的人啊!這位同學在中文版還未上市前,就先買了英文版。
國外的臉書朋友,也紛紛留言跟我說:這本書很值得一讀!
這本書的出現,在美國也是一陣熱一話題,就是成年人對現代的狀況焦慮吧?在手機與網路氾濫的年代,以玩耍為主的童年、逐漸沒落、以手機為主的童年、抬頭了!
根據本書的研究指出:網路及手機成癮,對孩子會造成四個根本性傷害:
社交障礙:現代孩子越來越無法面對真實世界的社交生活,反然到虛擬世界交友。
睡眠剝奪:越來越晚睡,因為在五光十色網路世界流連、捨棄睡眠。
注意力碎片化:現代青少年很難專心做一件事,動不動就要拿起手機,造成無法專心做一件事。
成癮問題:上網與看手機就像吸毒一樣、止不住癮頭、越來越嚴重、花的時間也越來越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社群媒體對女孩的傷害大於男孩!因為女孩容易形成網路小圈圈,在網路上排擠、非議他人。所以家中有女兒的,千萬要小心。
對於此一嚴重的社會現象,學校可以做什麼?父母可以做什麼?才能讓孩子的童年回到地球。
建議家有青少年的家長:
延後到16歲,才讓孩子有社群媒體的帳號。越早有社群媒體,越容易分心、越容易過分在乎同儕說的話。
讓青少年多一些實體的社交生活,包括讓他們參加各種音樂或運動的團體、童軍活動。否則他們唯一可以自由社交的地方,就是網路!
多請青少年幫忙家務!提升他們自我的獨立能力。同時介入家庭,不一個人關在小房子內。
鼓勵青春期的小孩找一份兼職的工作。例如陪伴並照顧長輩、照顧親走的小孩,再由家長給予實質獎勵。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體驗更大的刺激。包括登山、背包客自助旅行、攀岩、健行、游泳等。
減少各種螢幕的體驗。限制每日使用螢幕的時間。
事實上,我也也建議:「即使在高中,也應該管制手機!」這點在台灣許多公立高中,都做不到。包括了許多名校。更糟的是:許多公立高中還有免費的 WIFI,加劇了高中孩子手機成癮的問題!
建議所有的高中,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目前似乎只有私立高中在管理手機,家長是否就不得不把孩子送去私校?這是一大隱憂。
建議所有的家長都應重視手機成癮的問題,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有人說手機是工具,但是孩子(尤其是男孩)大腦前額葉要二十歲才成熟,前額葉與自制力有關。所以才會這麼多青少年拿到手機就無可自拔、網路城癮!
延後給孩子手機的時間,因為有位老師曾跟我說:「手機就像毒品,既然將來一定要讓孩子吸毒,那還是晚點吸吧!」
這話雖然誇張,但是卻是越來越不得不相信的現實。家長不可不警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