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面對青春期風暴!青春期孩子為何嚴格評價父母?青春期大腦施工中,周育如:父母如同工程師須提供好工法與材料建造

 




周育如

青春期大腦從線性思考轉向邏輯抽象及多元思維,開始發展後設認知,想法還非常不成熟,因此對事情的看法或行為可能會相對偏頗。父母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成為孩子觀察時最直接對應的對象,因此孩子跟父母的相處在這個階



shutterstock

作者:周育如


青少年期間是身心發展最劇烈的時期,認知思考也在轉型。大腦變化不亞於身體,尤其對認知能力及道德發展有顯著影響。父母扮演關鍵角色,需要提供溫暖與理解,引導孩子走向更成熟的思維模式。


在青春期,大腦從線性思考轉向邏輯抽象及多元思維,同時後設認知的能力開始顯現。所謂「後設認知」是「(對自己)認知的認知」,但因為才剛開始發展,想法還非常不成熟,因此對事情的看法或行為可能會相對偏頗。尤其父母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成為孩子觀察時最直接對應的對象,因此孩子跟父母的相處在這個階段,會產生首當其衝的矛盾。


孩子會開始觀察父母的言行,對父母進行嚴格的評價,檢視父母的行為是否言行一致、品德高尚,像日常跟他們講的大道理一樣,他們會觀察父母的教導與行為是否符合道德價值觀,同時青春期也是道德思考轉型的時期,從幼兒時的處罰與獎勵的低層次思考,轉向公平正義的高層次思考階段。


孩子開始對不公平現象產生強烈反應,然而在社會上,除了嚴苛的公平正義外,父母面對人情世故或工作等不同方面的考量,會影響外在表現的行為,讓他們看起來言行不一,比方說:平常父母在家都在抱怨隔壁鄰居,但見到鄰居可能又和顏悅色的寒喧,此時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就認為父母很虛偽。


其實父母考量的可能是鄰里間的和睦,在還能忍受的範圍不去計較,但此時孩子可能會直接認定父母的行為虛假,而提出較激烈的衝撞,當下父母可能會被他們的言語道破感到尷尬與憤怒,但如果能了解這個階段的孩子正進行認知的重新建構,父母其實可以跟孩子討論,引導他們理解人情世故以及對人的寬容與諒解,而這個過程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與價值觀,父母如果成為提供溫暖與理解的角色,可以讓孩子更快的進入高層次的思維,也能更快擁有社交上可以具備的正面能力。


跟青春期溝通心法大解密


青春期的大腦像一個工地,正在大幅施工中,而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則是蓋房子的工程師。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提供好的材料和工法,在這約六到八年的轉變過程中,用心理解青少年身心變化和認知的轉型,給予支持與引導,而非單向的要求或控制。父母貼心的陪伴影響的不只是現階段親子相處的品質,更影響青少年的人格養成及社交能力,這些能力雖然看不見,卻實質影響孩子未來的一生。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Podcast節目-人生通識課》


收聽完整《人生通識課》完整Podcast


天真可愛的小孩去哪了?周育如淺談前青春期

小孩叛逆期症狀行為有哪些?3大原因與處理方式

青春期為什麼愛叛逆?

更多主題


教養

親子教養

周育如的照片

周育如・教育工作者

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兒童心智認知、發展心理學、讀寫發展、親子共讀、親子言談分析等。


你可能有興趣

青少年手機成癮的4大危害,這些習慣正在摧毀他們的童年!|親子天下Premium

2025年01月07日

比說「我愛你」更讓孩子感受到愛的6件事|親子天下Premium

2024年12月05日

如何快速準備露營三餐?常溫露營料理包推薦,美味與健康一次打包|親子天下Premium

PR

亞斯伯格症 的症狀/行為/量表/治療|親子天下Premium

2024年12月28日

卡蘿琳益生菌推薦!成就品牌價值高回購率、高評價|親子天下Premium

PR

孩子鬧情緒,父母不能做的事!|親子天下Premium

2025年01月09日

婚後2~5年的相處,可看到夫妻一生的婚姻狀態|親子天下Premium

2024年12月09日

從NG到OK的教養說話術2:7句型,這樣說就OK!|親子天下Premium

2024年12月05日

by Taboola



shutterstock

作者:周育如


青少年期間是身心發展最劇烈的時期,認知思考也在轉型。大腦變化不亞於身體,尤其對認知能力及道德發展有顯著影響。父母扮演關鍵角色,需要提供溫暖與理解,引導孩子走向更成熟的思維模式。


在青春期,大腦從線性思考轉向邏輯抽象及多元思維,同時後設認知的能力開始顯現。所謂「後設認知」是「(對自己)認知的認知」,但因為才剛開始發展,想法還非常不成熟,因此對事情的看法或行為可能會相對偏頗。尤其父母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成為孩子觀察時最直接對應的對象,因此孩子跟父母的相處在這個階段,會產生首當其衝的矛盾。


孩子會開始觀察父母的言行,對父母進行嚴格的評價,檢視父母的行為是否言行一致、品德高尚,像日常跟他們講的大道理一樣,他們會觀察父母的教導與行為是否符合道德價值觀,同時青春期也是道德思考轉型的時期,從幼兒時的處罰與獎勵的低層次思考,轉向公平正義的高層次思考階段。


孩子開始對不公平現象產生強烈反應,然而在社會上,除了嚴苛的公平正義外,父母面對人情世故或工作等不同方面的考量,會影響外在表現的行為,讓他們看起來言行不一,比方說:平常父母在家都在抱怨隔壁鄰居,但見到鄰居可能又和顏悅色的寒喧,此時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就認為父母很虛偽。


其實父母考量的可能是鄰里間的和睦,在還能忍受的範圍不去計較,但此時孩子可能會直接認定父母的行為虛假,而提出較激烈的衝撞,當下父母可能會被他們的言語道破感到尷尬與憤怒,但如果能了解這個階段的孩子正進行認知的重新建構,父母其實可以跟孩子討論,引導他們理解人情世故以及對人的寬容與諒解,而這個過程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與價值觀,父母如果成為提供溫暖與理解的角色,可以讓孩子更快的進入高層次的思維,也能更快擁有社交上可以具備的正面能力。


跟青春期溝通心法大解密


青春期的大腦像一個工地,正在大幅施工中,而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則是蓋房子的工程師。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提供好的材料和工法,在這約六到八年的轉變過程中,用心理解青少年身心變化和認知的轉型,給予支持與引導,而非單向的要求或控制。父母貼心的陪伴影響的不只是現階段親子相處的品質,更影響青少年的人格養成及社交能力,這些能力雖然看不見,卻實質影響孩子未來的一生。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Podcast節目-人生通識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