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完全放任不設立基本不能以大欺小、為取樂傷害他人等規則,但部分內容值得推薦。鼓勵仍有其意義,理論上家長有找到自己的熱情專案、指引孩子找到人生意義、想做的工作的責任..
-------------
目錄
序一 重建與孩子的心關係 蘇明進
序二 「不教養」是最佳提案 彭菊仙
序三 努力學習「收手」 凱若媽咪
序四 面對孩子不難,面對自己很難 趙大樹
前言
第1章 《阿德勒教養論》 理解孩子的言行
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
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是因為缺少愛?
使用蠻力,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嗎?
理解孩子行為的目的
從人際關係的角度看孩子的行為
從怒氣中解放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托兒所的最後一天
第2章《阿德勒教養論》不罵孩子
故意討罵的孩子
責罵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責罵,讓孩子學不會自主判斷是非
責罵也會限縮孩子的格局
關係一旦疏離,父母就幫不了孩子
不要逼迫孩子
除了責罵,父母還可以這樣做
教孩子負起失敗的責任
教養孩子,態度應該堅定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父母吵架時
第3章《阿德勒教養論》不讚美孩子
不罵孩子會怎樣?
何謂適度的關注?
孩子不會一直惹麻煩
讚美孩子,沒有任何益處
讚美的意義
大人與小孩是平等的
渴望認同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女兒不知不覺長大了
第4章《阿德勒教養論》給孩子勇氣
何謂「給孩子勇氣」?
接受自己,與他人建立關係
把缺點轉換成優點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貢獻
教養不是扣分,是加分
做個普通人的勇氣
孩子的人生風格
為了改變人生風格
培養共同體意識
歸屬感是人類的基本欲求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懂得自己思考
第5章《阿德勒教養論》幫助孩子自立
中性行為
分清楚是誰該面對的課題
教養的目標是讓孩子自立
親子共同的課題
親子之間相互幫忙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
懂得用說的解決問題
第6章《阿德勒教養論》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
尊重孩子
信賴孩子
為什麼信賴是必要的?
信賴什麼?
相信孩子有好的動機
與孩子建立互助關係
親子目標一致
今後的教養
COLUMN:意識到孩子成長的瞬間相信孩子的韌性
後記
------------------------------
精彩內容節錄
教養不是扣分,是加分
不只關注孩子的行為,也要關注他的存在
只在孩子做對什麼事的時候,才跟他說這些話,是不夠的。請注意到孩子存在、很有精神的活著的事實,讓孩子知道,即使他什麼事也沒做,只要好好活著,就是對父母、對周遭人的貢獻。
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兒子念小學時,某天我接到校長打來的電話。原來是隔壁學區的小學,有個孩子失足掉進了焚化爐。如果是高年級的孩子還可能爬得出來,但掉進去的孩子才讀一年級(這是後來才知道的),根本沒力氣自己爬出來,工作人員又沒注意到裡面有人就點火,一條寶貴的生命就這樣買落了。
當時失足孩子的身份還沒確定,校長在電話中說:「雖然意外發生在隔壁學區的小學,我想應該不是我們學校的學生,但可能是貴子弟托兒所的朋友,所以想麻煩您確認一下孩子們是否都平安沒事。」
於是,我打了幾通電話去兒子托兒所同學家裡。電話接通,我表明身分後就問對方:「府上的孩子回家了嗎?」想必接到電話的人一定都覺得很奇怪。如果孩子正好在家長身邊就好,不然我就請他們去確認孩子回來了沒有。每個家長都疑惑的反問我:「孩子回來了,發生什麼事了嗎?」我才告訴他們那件意外雖然這麼說對意外死去的孩子很不好意思,但是這天應該有很多家長都在想,即使孩子壞習慣一大堆,不寫作業、不想上學、不愛刷牙,但這些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好好活著,就值得父母謝天謝地了。
幫孩子加分,而不是扣分
如果把活著這件事當成起點,那麼孩子做的任何事都值得加分,都能得到父母的認同。這樣一來就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真的有好好關心自己,一定能停止問題行為。
父母要做的不是在腦海中描繪一個理想的孩子,根據這個滿分的標準給現實中的孩子扣分。如果父母能學會從「孩子好好活著」這件事開始,一點一點為孩子加分,把孩子活著當成貢獻,那麼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也一定能得到父母認同。
重點整理
只要孩子好好活著,就值得謝天謝地
請父母把孩子活著當成起點,任何事都可為孩子加分,
這樣一來就能好好看著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