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讓孩子了解家庭目前的經濟狀況是重要的生活歷練

告訴孩子現在沒錢不代表以後也會沒錢,開誠布公讓孩子理解家庭目前的經濟狀況,是將他視為家庭的重要參與決策成員(決定自己的未來該怎麼走)給予知情的權力,讓他冷靜的根據自己過往所完成過的事實,來判斷評估自己的綜合能力,做出更符合自己需求的進路判斷。
根據家庭的經濟考量做出符合自己需求、性向的決定,是對自己和家庭負責任的可敬觀念、行為,可避免家庭的紛爭和崩潰,促進家庭的穩定運作和團結,也代表孩子的思維已經成熟。

隱瞞事實只會促進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感,切斷溝通的路,也使他們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歷練而無法做出符合自己需求、性向的重要進路決定,影響他們的一生和未來,使他們難以獨立,長遠來看將導致家人之間的爭吵、不和諧,甚至使家庭崩潰。

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計畫省錢、計畫賺錢(無條件多方吸收接納可以賺錢的正當方法,並且試驗,這個方法要花多少時間心力,多久能賺多少,評估是否能靠它生活,不要批評)、計畫用錢,吃,吃不窮,穿,穿不窮,不會精打細算就會窮。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焦慮青少年最重要的課題:懂得疼愛自己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與社群媒體為伍的青少年,在言行舉止上很容易就會受到他人影響,而且伴隨而來的嚴厲批評常會導致他們長期處在焦慮之中,美國心理學家克莉絲汀‧涅夫就認為,這個時代的青少年一定要懂得如何「疼愛自己」。


照片:Shutterstock
有鑑於許多青少年在遭遇挫折時總是無法為情緒找到適當的出口,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芮秋‧西蒙斯教授(Rachel Simmons)特別開辦一場名為「自我同理3步驟」的工作坊,用以教導青少年在面對瓶頸時如何善待自己,此舉引發廣泛的討論,甚至有學生認為,就算我的表現差強人意,但只要我能理解自己的錯誤就可以不當一回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西蒙斯教授表示,自我同理是為了讓人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不會因為目標尚未達成,就被自我懷疑或批判阻礙了前進的道路。
焦慮的青年世代
美國《紐約時報》指出,時下的青少年可說是最鬱悶的一代,研究顯示,光是2012年至2015年,女性青少年產生焦慮症狀的比例在短短的3年間就暴增了1倍,而男性青少年的焦慮人數也比原來增加逾2成以上,這都是因為過度頻密的自我批判所造成的現象,不僅會誘發長期的憂鬱,甚至還會加重人們自殺的傾向;從數據上來看,當人們進入大學以後,表示患有「重度焦慮」的大學生比例更是從2011年的50%一口氣攀升到2016年的62%之多。
美國心理學博士克莉絲汀‧涅夫(Kristin Neff)認為,無論是青少年或是即將步入成年的人都應該要具備「疼愛自己(self-compassion)」的能力;研究指出,懂得如何疼愛自己的成年人較不容易罹患精神方面的疾病,面對挫折時的恢復力也較快,也就是說,當人們處在逆境的時候,多多疼愛自己反而才能真的幫助你重新出發。

近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致力於發展青少年這方面的能力,畢竟青少年正好處在一個相對在意他人看法的階段,因此很容易就會產生自我懷疑和批判的現象;去年,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心智(Mindfulness)」期刊上就發表了一篇針對來自6個不同國家青少年的壓力指數所做的研究報告,其中共計有7000名10到19歲的學生參與調查,結果發現那些懂得疼愛自己的青少年,他們的焦慮程度遠低於一般學生,而且儘管面對龐大的課業壓力,他們仍然能良好的掌控情緒。

自我憐憫不是軟弱,而是選擇先愛自己
涅夫建議老師們可以藉由情境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培養疼愛自我的能力,像是請孩子設想當親密好友面臨挫折,他們會怎麼安慰他?讓孩子養成當遭遇困境、失敗、或不喜歡自己時,願意先用溫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缺陷,不要只是忽略自己的痛苦、咬牙撐過
涅夫曾遇到那些自我要求甚高的孩子,他們擔心這種作法其實只是在為自己懶惰找藉口,然而,事實恰好相反,疼愛自己的人會知道,無論情況有多困難,個人存在的價值不會因為短暫的低潮而被抹煞,就算表現不完美仍然值得被愛;在上課的過程中,他請孩子們把手輕輕的放在胸口上深呼吸、接納自己的焦慮,並以緩和的方式和自我展開對話,許多學生發現自己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甚至在過程中幾度流下了眼淚,這種轉變讓他們感到相當訝異。
「疼惜自我」除了讓孩子們在面對挫折時保持正念,不以批判角度來辨別情緒,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夠兼顧他人的感受,同理類似的遭遇,畢竟,唯有當孩子懂得把心給照顧好,豐厚的內在力量才得以向外釋放開來。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7066-/?utm_source=izooto&utm_medium=push_notification&utm_campaign=browser_push&utm_content=&utm_term=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孩子想達成的目標就是成功人生

孩子想考的學校就是第一志願。
引導孩子實際地考量過自己的能力、資源和大環境現實情況之後,他想達成的目標就是成功人生。
教他不要用成績分數學歷證照給人貼標籤,不要用這些衡量一個人的存在價值,這對那些擅長的事物幾乎無法用標準和分數量化的孩子不公平。衡量一個人,要看他是否善良、腦袋清楚懂得保護照顧自己、能辨是非善惡、是否懂得體諒人的生活壓力,尤其生活不如己的勞力階層,尊重他們就是尊重自己!

如果孩子屬於不太會唸的類型,身心健康快樂就好,早點讓他累積社會經驗,國中暑期就可以教他找資料學著填履歷面試去打工,當義工,跑宗教聚會活動,發日用品,多看防小人、我不是教你詐這類做人處世的書籍學習看人「目色」、「變色」以保護自己,可以去翻行銷/推銷書籍學著賣東西,翻翻商事學(commercial law)基礎會計可以幫助他了解做生意的「程序」問題,父母多聽少說,接納同理他成長中一切問題,對他會更有幫助。

沒事可以額外翻翻的書籍:
軟技術:服務業禮儀/職場禮儀、育兒、實務類心理學
硬技術:機車修護/汽車修護、木工/粉刷、基礎會計學(和報稅相關法,個人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銷售稅)、看護/護理/衛生常識、清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