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國語文新課綱「多元識讀能力」的意涵解析

http://newsletter.edu.tw/2019/01/10/國語文新課綱「多元識讀能力」的意涵解析-2/
圖/教育部課推專辦 文/蔡曉楓(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中心助理研究員)
第19期 2019-01-10
什麼是多元識讀能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語文領域(國語文)課程綱要強調「多元識讀能力」的培養,以打破「能力本位」或「學科本位」的框架,建立平衡取向的語文教育觀。「多元識讀能力」(Multiple literacies)是公民素養的一部份,也是各國推動素養教育的主軸之一,其意涵在呈現語文運用的多元性。「多元識讀能力」不僅包含在生活中應用語文解決生活所需的基本識讀能力,也強調在不同學科、場域運用語文解決問題,進行深造的能力。另一方面,「多元識讀能力」重視培養學生體察不同的社會情境、文化脈絡的差異,了解如何利用語文進行理解、溝通,並能針對語文訊息進行高層次的思考、批判,以整合訊息,做出明智的判斷。
多元識讀能力的理念帶給我們的啟示
「多元識讀能力」強調知識的建構、公民意識的形成與不同社群文化之間的溝通,並強調彈性和多元的文本詮釋觀點。因此,教學者應體認到語言的使用是多變的、隨著時空脈絡變化的。也因此,語文的教學應重視文本形式的多元性、不同溝通形式與媒介的多元性、及文化脈絡的多元性。另一方面,語文教學的設計需要從學生的主體經驗出發,看語文學習的方式,以幫助學生適應全球化的時代。
多元識讀能力的語文教育理念
要落實「多元識讀能力」的理念,國語文教育的藍圖應審慎規劃如何在課程中提供「學習語文」(learn language)、「從語文中學習」(learn through language)、「關於語文的學習」(learn about language)三種學習機會。「學習語言」乃協助學生學習語文本身,增進學生運用語文的知識,以便與其他學習者交流,因此,學校需要提供廣泛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接觸語文;「用語言學習」的課程將語文能力視為認識世界與人我的一種方式,讀者在這裡成為批判者,深入地討論文本所表達的主題,吸收文本承載的知識,並且容許多元的解釋存在;而「關於語言的學習」則強調教導學生語文學科本身的本質、功能,而其目的在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知識,發展自己的學習策略與詮釋體系。
融入多元識讀能力的國語文素養教育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語文教育,強調語文教學中應儘量安排真實的語文運用情境,發展強調批判思考、並強調文化的影響。而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應具備建立跨領域的識讀能力,建立終身學習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看見自己的學習歷程。如要落實多元識讀能力的教育,可從以下幾點方向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語文學習環境:
  • 重視語文學習歷程的發展:從國小階段建立基本識讀能力、自學能力,奠定廣泛閱讀的基礎;乃至於在國中階段,幫助學生開啟跨領域學習之門,廣泛吸收知識,建立公民意識;最後到高中階段協助學生深入探討社會文化議題,建立論述體系,培養文學鑑賞的能力,語文教育的學習應關照不同教育階段的需求。
  • 看見「社群」對於學習的影響力:語言的學習需要重視學習社群的角色,也需要覺查並思考學生所處的社群(家庭、社會、學校)對學生學習語文的影響,活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重視語文學習的脈絡,幫助學生活用語文,連結不同社群的生活經驗。
  • 幫助學生思考語文對自己的用意,發展自己對語文學習的「隱喻」: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感受與描述,是建構世界觀的一部份,也代表著學生自己的思考框架,因此,素養導向的教學應該幫助學生理解並運用語文,學會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式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思考語文學習對自己的意義。
  • 教學上應重視多種語文型態的綜合運用:口語、書面語、聽覺表徵、視覺表徵、觸覺、身體型態、空間等等,也應重視語文媒介的多元,如網路、紙本、影音媒體等。。
  • 教學不僅僅在幫助學生認識文本、文體的差異,更在創造與文本互動的經驗,幫助學生看見語文的運用和意義的建構是多元的,對於每一篇文章、每一個人說的話,每一張海報,每一條標語,都可能有多元的詮釋,端賴創作者和讀者所處的時空背景與文化思維。
總言之,素養導向的教學不但需要引導學生具備應付生活基本需求的識讀能力,更需要培養其終身學習態度與知能,期使學生在脫離學校生活之後,仍然能持續吸收國語文的相關知識,並依據自己的興趣及生涯發展規劃,以語文為工具,發展跨領域的學習能力。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給兒子的九個建議」


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給兒子的九個建議」
戴勝益的兒子戴東杰,今年初從美國回到台灣,並在兩個月前找到第一份工作。兒子初出社會,這位曾被票選為「夢幻企業家」的老闆,有哪些叮嚀要告訴兒子呢?

東杰:
⋯⋯
先恭喜你當了爸爸,也讓我當了阿公!更恭喜的是,今年你從美國的大學畢業回國後,兩個月前找到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你找到工作,我比你更興奮,因為「總是有一個開始了!」

其實,除了興奮,我還有一些愧疚,因為是我親自訂了王品的非親條款,才讓你和妹妹沒辦法進集團任職。但我很堅定地相信,過了這個陣痛期,你一定會更加成長。

記得你剛上班的第一個禮拜,就發了高燒,但我也不敢過分關心,更不敢要你請假休息,因為職場上有標準、有態度,更有責任;我能做的只有叮嚀你多喝水。雖然我捨不得,但這就是工作要磨練你的地方,愈是辛苦,你愈要告訴自己:「好啊!正是我濃縮學習的時候!」
你去美國的時候,我訂了二十二條守則,包括要你花光每個月的零用錢,把錢拿去開拓視野、廣交朋
友。現在你出社會了,我綜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也有九點叮嚀。

第一,會說也要會做。我看過太多年輕人眼高手低,這是對他最大的傷害。例如,履歷上把自己的經歷說得天花亂墜,但真的問他,又舉不出一個像樣的代表作。職場上,表達能力要強,但不能吹牛啊!我寧願你一開始「惦惦」(台語:安靜)就好。不過,過度謙虛也會顯得矯情,所以「說多少,做多少」最符合中庸之道。

第二,要累積「人緣」,但不要算計「人脈」。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緣」,不要動不動就講「人脈」,因為人脈只是「過水式」的友誼,太現實了!為人現實,絕對是你前途的殺手。

你將畢業時,曾在紐約以有限經費舉辦了一個「滷味Party」,從中午十二點吃到晚上十二點,來了一百多人,從這點我相信你已經懂得經營友誼。

第三,做人處世要輕物質、重情義。那種還沒賺到錢,就急著買包包、車子的人,最被人討厭。切記,事業與人生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人緣,做事技巧與專業反而是其次,而有情有義的人,才會有人緣。

我看到很多優秀人才忙到睡在公司,這樣的人我是不用的,因為他連自己的小孩都很少回家看,那我怎麼知道在緊要關頭,他會不會為了功名利祿而背叛我。
第四,找到「永遠的事業」。與其把目標放在超越老爸,我更希望你立志創業,找到一個可以永遠經營的事業。

對我來說,最高境界就是「三業一體」,職業、事業和志業全部結合起來,這樣人生才會幸福。但創業急不來,我也是三十九歲才創業的啊!記得一句話:「成功不是第一個出發的,而是最後一個倒下的!」

第五,懂得衡量「犯錯」與「代價」間的關係。你記得你在高中時,向一個印度人網購了一台筆記型電腦,花了一千美元嗎?我明知那是假的,但還是借你新台幣五千元去買,果然你盼望了一個月都沒收到。

你後來抱怨我「幹麼不早說!」但我就是要你自己去試,讓你付出代價的錯誤,才能讓你成長。出了社會,我仍鼓勵你盡量嘗試,錯了也沒關係,只是這個代價不可以讓你「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第六,要學到成功的精髓,不要只學到成功的副作用。什麼是副作用?就是動不動就去品酒、跑趴。現在在台灣,你不需要這樣交際應酬,也能做好一個事業。看到一個人成功,你應該去挖掘他成功前的努力精神,而不要只看到人家成功後的浮華行為。

第七,學歷要永無止境。你大學畢業後,就決定回台工作,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但我還是鼓勵你念到博士。因為學無止境,而且很少有喜歡念書的人,會迷失在社會的大海中,就算迷失,也有智慧可以很快游回來。

像我差點成為中常會(王品集團的決策中心)裡學歷最低的,所以趕快到台大EMBA念書。而且,我還幫王品擬定一個十年計畫,希望十年後王品員工大學畢業者可以達到九成,這樣可以鼓勵他們終身學習,大家也可以變得更有氣質。

第八,不要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絕對不要這樣做,因為一定會被人看不起,影響你一輩子的聲譽!我寧願你自己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我不在乎你打底期有多長,但一定要正當。

有多少壓力 就有多少潛力

第九,永遠過庶民的生活,不過貴族的生活。關於這點,其實我不太擔心,因為前幾年,我去美國參加你的公證結婚,看到你和妻子為了省錢,熬夜親手做捧花。我只是提醒你,未來也應該有這樣樸實的精神,例如你買車,就不可以買得比老爸貴。

但你應適度投資在人緣上,有人說每天省一杯咖啡錢拿去投資,十年可賺一百萬;我告訴你,如果這樣做,會拆掉與朋友互動的橋樑;哪天有工作機會,朋友怎麼會介紹給你,說不定新工作一個月就差一萬元了耶!

以上,是老爸傳授給你的職場經驗,也是人生智慧。
常常有年輕人問我,應該如何選工作?我的答案是,選一個「正派的公司」就好,不要去管它大或小,因為大公司可以學制度,小公司可以學獨立。但任何工作,都應該從基層磨練起,我很高興你現在的工作很基層,領的薪水也很基本,這代表你可以學習得很完整。

也許你會開始感受到壓力,但有多少壓力,就有多少潛力!跟我當初創業比起來,其實你算幸運的,至少你不用每天跑三點半,還必須還出一億六千萬元。但如果沒有這種急迫的壓力,我的潛力無法被激發,可能也就沒有今天的王品集團。
兒子啊!老爸這一連串叮嚀,不是要你跟我一樣,畢竟要超越我,有可能,但是會很累!我是希望你在不違背上述原則的情況下,勇敢、自信地走出一條路,最好也有一套自己的風格。

男人就是要有自己的事業,你已經邁出第一步了,加油!
https://sandytravel2.pixnet.net/blog/post/14304421-王品董事長戴勝益「給兒子的九個建議」

麥克阿瑟為子祈禱文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兒子,

使他夠堅強到能認識自己的軟弱;
夠勇敢到能面對懼怕;
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
在勝利中,仍保持謙遜溫和。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懇求塑造我的兒子,

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動;
引導他認識你,同時又知道,
認識自己乃是真知識的基石。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我祈禱,

願你引導他不求安逸、舒適,
相反的,經過壓力、艱難和挑戰,
學習在風暴中挺身站立,
學會憐恤那些在重壓之下失敗的人。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that fail.
 
 
求你塑造我的兒子,

心地清潔,
目標遠大;
使他在指揮別人之前,
先懂得駕馭自己;
永不忘記過去的教訓,

又能伸展入未來的理想。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當他擁有以上的一切,

我還要禱求,賜他足夠的幽默感,
使他能認真嚴肅,

卻不致過分苛求自己。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 
 
懇求賜他謙卑,

使他永遠記牢,
真偉大中的平凡,
真智慧中的開明,
真勇力中的溫柔。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如此,我這作父親的,

才敢低聲說:「我沒有虛度此生。」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李順長 譯
 


http://spring.fhl.net/spring/mcarthur2.html



 

男孩怎麼教,爸爸們看過來!

https://www.google.com/amp/s/kknews.cc/baby/n5mxn43.amp
男孩到了6歲左右,突然變得「男子氣」十足。6歲左右的男孩似乎更喜歡和爸爸或其他男性在一起,想向他們學習,模仿他們。他們的目的就是學著做一個男人。如果在這個時候,父親忽略了這一點,那么兒子就會不時地製造麻煩,可能會偷東西,可能會尿床,可能在學校攻擊別的孩子,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
但很多父母都會困惑:為什么兒子有時候乖得讓人意外,有時候卻調皮得讓人火冒三丈。如果不了解男孩的心,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兒子的「問題」。而當我們糾結於這些「問題」時,我們自然就容易把男孩當作負擔甚至是累贅,也不可能享受陪伴和養育兒子的樂趣。只有了解男孩的心,我們才能給兒子最有智慧的愛。在育兒之路上,爸爸才能走得更加從容。
要想做個好父親,你必須付出許多努力,這是現代社會對父親提出的考驗。父親千萬不要把責任全推到妻子身上。事實上,對孩子來說,父親的愛護和教導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你做得越多,你做父親的天賦就越能得到發揮,最終你就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養育方式。下面,就來看看尚領教育的小編給大家總結的七條建議吧。
一、男孩最喜歡父親做的4件事
1、絕大多數男孩喜歡運動,喜歡和父親一起玩。他喜歡擁抱父親,和父親打鬧。(如果你不喜歡,那麼你就太冷漠了!)
2、他喜歡和你一起探險,一起體驗更大、更廣闊的世界。他還需要安全感,因為父親看上去高大魁梧、無所不能(即使有時父親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3、他喜歡父親講他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想見父親的朋友,也想知道父親是怎樣掙錢養家的。
4、他喜歡父親教他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如果你不懂釣魚,不知道怎樣製作一些小東西,也不知道如何修理玩具車等,你們可以一起學習。這取決於你想不想嘗試。
二、男孩會學習父親的人生態度
孩子會學習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達到了令人驚訝的地步)。一個朋友開車帶孩子出去玩時,他們在紅燈前停下來等,這時,一個來自亞洲的家庭就闖了過去。這時,朋友的孩子口吐穢言。朋友聽出來了,這是他曾經說過的話。
聽到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他感到異常震驚,這是不能接受的。他在一個可以停車的地方把車停在路邊,告訴孩子,自己當初不該說這樣的話,也不希望孩子以後再說這樣的話。
三、男孩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愛別人
兒童通過觀察你的舉動來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愛。當你向妻子表達自己的關懷、哄妻子開心的時候,當你說出自己的濃濃愛意或與妻子擁抱、親吻時,在無形之中,孩子都在向父親學習。
男孩會模仿父親。他會模仿你對待媽媽的方式,會採取你的態度。父親應該尊重妻子,不要辱罵、蔑視妻子。兒子需要看到的不僅僅是男性要尊重女性,還要讓他知道,男人遇事同樣能心平氣和地商量,而不必動用武力。
四、男孩通過觀察父親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感受一切
兒子通過觀察父親和其他男人的行為來學習如何感受一切。但是,他們首先需要知道,父親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悲傷、生氣、高興和恐懼的。
我們在流露感情時,沒有必要避開孩子,因為孩子必須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有感情的人。父母生氣時,應該說出自己的委屈、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和別人打架,或者在家裡大發脾氣,亂砸東西。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我們可以說出來和家人一起承擔。當我們感到悲傷時,我們可以說出來,甚至哭出來,但是不能變成膽小鬼。
五、不管婚姻出現什麼問題,都不要拋棄孩
離婚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打擊,會破壞他對父親所抱的希望和對父親所懷的夢想。不管你的婚姻出了什麼問題,都不要脫離孩子的生活圈,這一點至關重要。
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一定要善待自己的伴侶,給對方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以及足夠的關心,努力保持親密的夫妻關係。
六、男孩喜歡和父親玩打鬧遊戲
絕大多數男孩都喜歡打鬧。父親可以跟孩子一起打鬧,為了快樂,也為了教他學會自控。但一定要事前制定一些規則,以防失控。
孩子在打鬧中所學到的東西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具有深遠意義,這是他們成為真正的男人所必須經歷的一課:知道怎樣玩得開心,怎樣製造噪聲,甚至怎樣使自己生氣;同時,他們也應該知道什麼時候結束。
七、對男性意義重大的一課: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結束
如果在男孩三四歲的時候,你曾和他打鬧過,那你就知道,開始時,小男孩很高興,但一兩分鐘後,他們就會失去興趣,變得憤怒起來。他們會高昂起頭,以示抗議,還會緊皺眉頭,開始用肘推擠,用膝撞擊。
細心的父親會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打住!打住!停!然後,你可以給他上一課——不要大聲吼叫,只需平靜地解釋就可以。小男孩學會了最重要的一個生活技巧,那就是自控力。
尚領教育的小編認為能成為一個父親可能是你這一生中能做的最偉大的事情,因為你不僅能從父親的角色中得到最大的滿足和快樂,你對孩子的影響還能影響到其他人的未來,真的是樂趣無窮。

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給兒子的信

https://www.shs.edu.tw/search_view_over.php?work_id=509031

作品查詢

 閱讀心得 第 9711梯次 得獎作品
學校名稱:市立景美女中 一年級 和班特優
作  者:李曉筑 
參賽標題: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給兒子的信
書籍ISBN:9570914246
中文書名: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給兒子的信
原文書名:A Father's Wisdom on Manhood,Women,Life and Love
書籍作者:肯特.尼伯恩
書籍編譯者:于倩/于宇
出版單位: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02年2月
版  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我去圖書館時看到的,它在全球發行了十二種版本,銷量兩百萬冊,是《American Bookselker》雜誌推薦為每個家庭必讀聖經。

一般人對於父親的印象,大多止於威嚴、不可侵犯,因為父親的偉岸象徵家庭的燈塔、屋頂的棟樑,在他寬闊的肩上總是堅定昂揚的挺立著,只因他一心想護衛的,是他羽翼下柔弱的幼雛,雖然,孩子還是有一天會長大,但在她眼中,仍然看得見孩子軀體中仍在成長的心靈,擲得他一輩子去撫慰、指引。摘自黃惠娟責任編輯

二、內容摘錄:
如果你學會如何迎接貧窮,就會更加清醒、堅強和獨立。他會使你更珍惜生活中那些平常的所得,並將這種珍惜銘記於心。但你必須學會遵守生活規則,你必須學會承擔生活強加於你的那些不足和限制。P56

如果你一直不懂這些道理,不論你多麼富有,你永遠生活在災難的邊緣。反之,如果你知道怎麼面對貧窮,沒錢的生活也不會打垮你。P56

每一次的相戀都是一次婚姻而且會永遠影響你;每一次相戀都會使你對下一次愛情的付出減少一分;因為每一段戀情都會佔據你心靈的一小片空間,而且這片空間不會被其他感情所替代。請謹慎的認真選擇。每次相處都自有它自己的回憶。P156

三、我的觀點:
偶然間,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一個父親的諄諄教誨—給兒子的信》
當我翻開第一頁時,內容已深深吸引我,作者寫的東西,都以他前半輩子所經歷過的人生經驗,告訴他的兒子,用慈愛、關愛的筆觸,包括告訴他工作、金錢財富、愛情、對人的忠實及做人處事,看完了我不免感觸許多。天下的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而從這本書,其實我也覺得自己好像可以體會到為人之父的心情,做為人家的父母,其實不容易,因為自己是個模範,是個孩子要去模仿的對象,不只如此,還要以愛當為陽光、以關心來灌溉,以傾聽做為肥料,這樣孩子才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在看這本書時,我覺得它就好像是父親要對我說的話。書中一篇寫道:作者在旅行回來時,他的家遭竊,他所擁有的財產一無所有。便時我聯想到,我們家也曾有相同的經驗,但是幸好不是什麼很重要的東西不見,當時我們全家瀰漫著低迷的空氣,我們既後悔又懊惱,從沒想過要把這件事換作另一個方向思考,化為轉機,生活仍在繼續,並沒有因失去什麼而減少幾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家人的心情慢慢好起來,而我們比以前更小心。每當外出時,便互相叮嚀囑咐。這不就是家人彼此之間的關心嗎?雖然我們嘴巴上從不說肉麻的話,但是我們總默默的在幫助對方,這就是家人,這就是我們之間一種微妙的感覺。任何東西無法跟著我們一輩子,就連財富也是一樣,而家人卻是一輩子的,看完了這篇,我再度體會到,我自己好幸福,我有個健康美滿的家庭,我何必去汲汲營營那些不屬於我的財富,家人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啊!

有一篇文章也寫到我的心境,有時候,我喜歡一個人獨處,因為我可以靜下心來,把身上所背負的煩惱放下來,心平氣和的去思考許多我感到困惑的事,獨處的時光會將我自己帶到一個正確的道路,讓我增加智慧,內心充滿力量。極喜歡一個人走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的街頭,車潮、人群從我眼前匆匆掠過,每個人步伐動得很快,而我卻喜歡悠閒的走在街頭上,想像自己走在巴黎的街頭上,不去趕綠燈,乘搭著手扶梯時悠哉的站著,然後可以思考很多事,而且走在人群裡,其實也不孤單。前一秒鐘在補習班那窒悶的空間,我就像是籠中鳥。當我漫無目的的走在台北街頭上,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可能被麥當勞的香味給吸引進去,亦或想當個貴婦走進新光三越,來個搭乘電扶梯之旅,沒人去束縛我,雖然身邊沒人,我還是覺得自己並不寂寞,反而覺得我自己好自由、好自在。孤單是渺小的,寂寞是偉大的;孤單將你的四周縮小,寂寞將你的空間延伸;孤單植根於話語,是內心無人應答的對話,寂寞卻植根於永恆的沉默。

很多人害怕獨處,因為他們只了解孤單,他們覺得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他人回應自己,他就會面臨死亡。那為何不當自己的朋友,跟自己對話,其實就會發現,可以把自己給靜下來,許多感到困擾的事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寂寞是與周圍的存在保持和諧,他是只把自我轉移出思想的中心,使生活中其他東西可以得到充分的感受。最近的我因為一些事而打亂了我的心,看完了這篇,我又再度有個大領悟。在一個人的地方,一棵樹不只是一種實物而變成的有生命的東西。我們可以聞到他的氣味,當風拂過樹葉時,可以聽到樹葉的沙沙聲、樹枝與樹枝間的擦擦聲。人不會是永遠寂寞的,當我們敞開心胸,不把寂寞當成魔鬼,其實就不孤單了,我更能深深體會到,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新領悟。

「要尋找生命中感傷的時刻」這是作者一個朋友告訴他的。接著,作者的朋友又說:「你隨時隨地都可能感到情緒低落,而在那一刻,你才會真正認識到你周圍的世界。這一刻可能帶給你關愛,也可能是恐慌,而只有在記憶裡,你才會更理解它的意義。」感傷的時刻可能是因為悲傷而有,也可能是因為開心而有,他並不是負面的,因為感傷的時刻,才會了解到自己該要去珍惜些什麼,而不是渴望能夠擁有更多沒辦法得到的。我看完了也許有些我無法理解,但是我想總有一天我能夠理解,是時間的早晚,任何事都要能收放自如,這是我現在要學習的一個很大的課程。


我大該花了三個小時把整本書看完,一共三十一封作者寫給兒子的信。我想他不只是在跟他的兒子說,也是在跟全世界的孩子說。這是一本可以幫助任何有思想的青年創造自己生活的書,也是一本可以讓任何關心自己孩子的父親驕傲地送給兒子的書。回過頭來看看我自己,其實從小到大,我跟爸爸的互動模式其實不是很頻繁,在最深邃的記憶裡,他是個慈祥又有威嚴的父親,隨著歲月增老,及工作繁忙,我們的互動也越來越少,我曾經近一個禮拜沒看見爸爸,雖然爸爸常常罵我,但是我知道他是為我好,要讓我有教養、有規矩,他從不會用言語來表達,但我知道他很愛我們全家,默默的用行動來付出,我該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因為世上還有比我更不幸的,我何必去自怨自艾,不只是要嘴巴說說,更要身體力行去實踐,這樣的人生才會快樂,我所看到的世界才是幸福的。

四、討論議題:
書中有封信提到:對於老人我們該如何與他們相處,現今台灣已為高齡化社會,老人的安養成為我們需要去解決的問題,現在的我們該如何幫助老年人?政府對於老年人所給的福利,是否可以照顧好每個老年人呢?

給兒女的信、建議、話

給兒子的18堂商業思維課


一位父親給畢業生兒子的人生建議
https://windrivernews.pixnet.net/blog/post/373426637-一位父親給畢業生兒子的人生建議

紳士的品格:切斯特菲爾伯爵給兒子的家書,為人生打底的64個重要建議 (電子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31036



2019年4月9日 星期二

你可以說不:保護自己遠離傷害的繪本

https://m.parenting.com.tw/reading/book-3788-你可以說不:保護自己遠離傷害的繪本/
作者:貝蒂‧博嘉荷多  
原文作者:Betty Boegehold  
繪者:河原麻里子  
譯者:林佳慧  
出版社:小熊出版 出版日期:2017-05-17  
適讀:0-6歲 
給家長的話
文/貝蒂‧博嘉荷多(本書作者)


對父母和監護人來說,雖然不容易,但有必要事先告訴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遠離誘拐和性侵害的方法。我們要求孩子遵從大人吩咐,相信他人這些事,有時卻容易變成居心叵測的大人有機會對孩子下手。
  
本書的目的在於告訴孩子如何運用常識和判斷力,在遇到緊急狀況時,有能力從危機逃脫。
  
  父母和監護人需了解以下幾點事項:

  平常要先教導並與孩子討論的事

  1.若被抓住,或被觸摸身體的時候,要大叫和逃跑。請和孩子一起試著演練防衛動作。
  2.不要告訴陌生人自己及父母的名字、家裡電話號碼,還有地址。
  3.如果有人要給禮物時,應該怎麼做?
  4.遇到狀況時,該向誰求助?該往哪裡逃?
  5.縱使對方是大人,但當被強迫做不喜歡或不舒服的事時,孩子有權利說「不」。
  6.若孩子捲入什麼事件,即使被要求、警告「 不准告訴任何人」,仍隨時可向父母或周遭信任的人反映。

被性侵的警訊

接下來提到的徵狀,若符合超過兩項,請一定要問孩子是否發生了什麼不尋常、或令他討厭的事。如果孩子回答沒有什麼,也請不要責備。

  1.孩子平時很喜歡又信賴的人接近他時,孩子顯得惶恐不安。
  2.不清楚「性」這件事的孩子,突然開始談起性行為。
  3.突然開始關心生殖器。
  4.出現極度害羞、不高興、害怕、纏人、突然哭出來之類的情緒行為變化。
  5.如廁、睡眠、用餐……行動上,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若孩子遭到性侵害

  1.首先請全盤相信孩子所說,極少孩子會撒謊被性侵。
  2.請先冷靜。過度衝動,並且暴力的反應會使孩子心慌不安。
  3.向孩子清楚表明「你一點也不壞」、「不要擔心」,這樣的語句和態度讓孩子放心。
  4.請告發加害者。

親子交談可成為一道防犯之力
  
一邊共讀這本繪本,一邊和孩子交談時,提到身體的部位名稱,請不用俗稱,而是使用正確的名詞。比方說,男孩的生殖器為陰莖,女孩的生殖器為陰道,臀部後方的洞孔為肛門 。
  
透過使用正式名詞,家長較能不含糊並冷靜的談論這些議題,孩子也能認真面對這個課題,一起討論關於身體被觸碰,感覺討厭、不舒服的問題。這對避免遭受性侵,成效顯著。
  
我認為孩子也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能和父母親商量。當面臨不尋常的困擾時,自然會想告訴父母,尋求協助。親子共讀《你可以說不》,一起討論如何以智慧來防止性侵發生,孩子也能藉機了解父母的想法。
 請務必牢記,能和父母討論這些議題的孩子,較不易受害,才能保護自己。請善用《你可以說不》,作為親子討論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