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裸照要求

https://www.plurk.com/m/p/nr2xmq
標示出幾種手法,請告訴身邊未成年的兒少。同時,請在傳達給出裸照的風險時,避免使用恐嚇性質的用語。
「根據台灣展翅協會協助性剝削被害兒少的服務經驗發現,透過網路誘拐兒少的案件已占當前性剝削案件的大宗,其中犯罪手法以1.情感欺騙為最多,加害人刻意製造雙方為情侶的假象,向兒少索取私密照,到手後便以這些照片勒索更多裸露照片甚或是逼迫性交」
「利用2.遊戲中的點數或寶物誘騙兒少拍攝私密照也占相當大比例。」

3.偽裝為女童,以好奇同齡女孩的身體發育為由,騙取女童的私密照」
4.佯裝明星徵選、內衣廣告徵選模特兒等方式,要求未成年女孩提供私密照,再以此持續性勒索被害人。而這些照片被加害人散布至色情網站上販售牟利也不在少數。」

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美國心理學家的一張圖表,幫你培養孩子更獨立

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78125-/

2018.10.16 
by 曾多聞 (親子天下)
美國心理學家的一張圖表,幫你培養孩子更獨立
照片:Shutterstock
  • A-
  •  
  • A+
相信沒有爸媽設定目標養出「媽寶」、「爸寶」孩,但什麼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獨立操作,哪些還需要大人協助?美國知名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威林漢(Daniel Willingham)博士巧妙的用一張流程表,教父母如何幫助孩子更獨立。
兩個星期前,威林漢的某個朋友抱怨,自己每天還在幫八年級的孩子準備午餐。在美國,學齡孩子的午餐通常是簡便的三明治這類。威林漢當下沒說什麼,但3天後,他做了一張「幫你的孩子更獨立(洗碗、折衣服、做便當)」的判斷流程表,貼在推特上。這張表很快便引起家長們關注,一天內就有400次轉載,威林漢也同意《親子天下》將圖表轉譯為中文,提供台灣的家長參考。
威林漢任教於維吉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專長是兒童及青少年(5至18歲)認知發展,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教育委員會委員,著有《學生為何不喜歡學校》、《你可以信任專家嗎》等書。
鄧惠文親子_-6/30
他的流程表是這樣設計的:
威林漢的流程表引起廣泛討論,有家長認為:「幫孩子準備便當就好了,我都幫孩子做便當,讓他們為生活中更重要的事奮鬥。反正他們遲早會學做三明治,而且只要從18歲開始練習做三明治,到了19歲就是做三明治的專家了。」
但更多家長認為做三明治本身就是重要的生活技能:「孩子16歲就會自己開車,卻不會自己準備午餐,不是有些奇怪嗎?」
小學老師吉爾·馬納納(Jill Maenner)就指出,現代小孩缺乏生活技能的程度令人無法樂觀:「我是一個四年級老師,我看到太多孩子不會自己打開夾鏈袋、不會打開優格包裝、不知道怎麼把吸管戳進鋁箔包飲料袋⋯⋯而且他們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正在長大,應該學會自己做這些事。」
她感嘆,往往要求老師「用更高難度的教學來挑戰孩子」的家長,就是這些幫孩子做「不重要事情」的家長。她說:「我當然隨時樂意幫助孩子,但孩子在家裡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老師才更能專注在教學上,而不是到了四年級還要花時間幫孩子拆午餐包裝袋。」
馬納納的看法得到許多家長支持。有家長認為家庭生活是團體生活,家人應該平均分攤家事。一位家長留言:「我的孩子分別是18和16歲。他們不但準備自己的午餐,也負責準備爸爸媽媽的午餐。」
從網友的留言討論看得出來,大家對於孩子「幾歲可以自己準備午餐」的認知不同。但是運用威林漢教授的流程表,不只能簡單判斷哪些家事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若能力還不足,也可以透過觀摩、參與幫忙,逐漸協助孩子建立相關能力。

我們另外自製了一張「應用版」,在底線處填入您希望孩子能學會的事,照著流程來試看看吧!
延伸閱讀:




有效讀寫 : 用對方法縮小學習落差,每個孩子都能讀得更好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m/product/9830829?utm_source=Parenting.Website&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文章頁promo商品

目錄
目錄  Contents
推薦序  堅持的暖男教授爸爸/柯華葳
推薦序  關懷弱勢,科學救國/方新舟
推薦序  從證據本位出發,基礎學力逆轉勝/亓甯
推薦序  不放過任何讓教育品質更好的機會/劉安婷
推薦序  涓滴努力,匯流成孩子學會後的自信與喜悅/游數珠
自 序  願柔水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

輯一 掌握讀寫算,奠定基礎學習力 
爸爸,為什麼弟弟在那裡走來走去就學會了?
精熟的讀寫算能力,永不褪流行的課程目標
公幼不教注音,對弱勢兒童不利
一年級國語課怎麼上?
「還在看漫畫?」
有趣而且切題,圖像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圖像,有助於閱讀理解
基礎閱讀能力很弱的國中生,該怎麼辦?
僅有海綿式的大量閱讀,無法習得核心素養
國高中數學課,當然要用計算機
「」不必大驚小怪
用對方法與教材,英語學習自信六週大躍進
做點小改變,專注力大提升

輯二 有效扶弱,邁向素養之路 
早期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資
比資源不足更根本的教育問題
偏鄉孩子更需要有品質的教學
林老師是孔子
讓最弱勢的學校反敗為勝
永不放棄的教育之心
別讓孩子覺得「我很笨」
不怕丟臉與犯錯,有益學習
幫孩子習得掌控未來的能力
高品質教學背後的經濟學
「相關」不等於「因果」,別冤枉了數位教學
該給李遠哲和李安一樣的數學課嗎?
同班不「同學」,跑班成常態
分數當入學門檻的危機
網路世代更需要從真實情境裡找到生命意義
教育,應該定睛在那顆最遙遠的星星上

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

34 books to end bullying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thehelpfulcounselor.com/best-bullying-books/

閱讀從零歲開始家長手冊

https://www-ws.gov.taipei/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NDMwL3JlbGZpbGUvMzc1NTIvNzQxMzUwMy83NTE1MTM1MDQ3MS5wZGY%3d&n=MTA35bm054i25q%2bN5omL5YaKUERG5qqULnBkZg%3d%3d&icon=.pdf





「在生活中遇到難題時,會怎麼做?」教孩子學習求助,長大會更獨立



2019.07.22 
by 黃敦晴 (親子天下)
「在生活中遇到難題時,會怎麼做?」教孩子學習求助,長大會更獨立
照片:Shutterstock
  • A-
  •  
  • A+
父母多半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獨立,為自己負責。但研究發現,真正獨立、成熟的人,其實是從小就願意找人幫忙、懂得依賴人的孩子。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要教孩子如何正確求助、在何時、找什麼人幫忙,就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
做個小實驗,問問孩子:「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難題時,會怎麼做?」選擇有:1.想辦法自己處理;2.找父母;3.找最好的朋友。如果孩子開始交男女朋友了,可以增加第4個選項:找正在交往的對象幫忙。
雖然情境題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是研究發現,會找人幫助的孩子,在成年後會更獨立,而且在不同年齡找誰幫忙,結果也大不同。

健康的依賴關係,培養孩子更勇於探索的信心

美國詹姆斯麥迪遜大學(James Madison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史威德(David Szwedo)跟同事找了184個青少年,追蹤12年,分別在他們13歲、18歲、21歲時問他們這個問題,看看他們在25歲左右的成熟、各方面能夠獨立的狀況。
結果發現,願意求助的青少年,其實比較有能力在未來獨立生活,或做獨立、成熟的判斷,並且懂得運用資源,協助遇到的問題,比較能夠做負責任的決定。換句話說,懂得求救、依賴人幫忙的孩子,長大後反而比較成熟獨立。而且實例驗證,他們在財務上比較能夠自我負責與成功,就業比較順利,完成高等教育的比例也比較高。
至於他們最願意求助的對象,13歲時是父母,18歲時是最好的朋友,21歲時是正在交往的對象。
史威德進一步用心理學分析原因,其中也藏著教孩子獨立、懂得求救與依賴、問對人的密碼。
孩子遇到問題,最重要的是願意求助。史威德引用「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指出,能夠與信任的人,建立健康的依賴關係,會幫助人在更大的世界中有勇氣與信心探索獨立生活。
而這種意願,必須從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例如,從小就要常常告訴孩子,遇到問題、困難時,要願意說出來,不要以為求助是弱者的表現,因為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忙的時候。師長在遇到孩子求救時,也要表達願意協助,會支持他們的立場,一起探索原因跟解方,而不是指責孩子做錯什麼事。

教導孩子正確求助,父母可以這樣說

或許會有父母擔心,孩子動不動就求助,會不會傷害其挫折容忍力,或是讓人不耐煩。在紐澤西執業的臨床心理醫師暨作家甘迺迪摩爾(Eileen Kennedy-Moore)針對不同孩子的性格,建議父母教他們怎麼求助,而且容易得別人正面的回應:
‧   容易被挫折打倒、動不動就把「放棄」、「太難」掛在嘴上的孩子,在嘗試、思考過後,可以說:「我試過……和……方法了,可是還是行不通,可以請你幫我嗎?」
‧    容易否定自己,很快就判斷自己沒辦法解決問題的孩子,可以說:「我知道要……,可是我對……很困惑,可以請你幫我嗎?」
‧    情緒容易崩潰、被人認為「動不動就抓狂」的孩子,可以說:「我覺得壓力、負荷太大了,我需要休息或是有人幫忙,再試一下,可以陪我一起……嗎?」
‧    完美主義、覺得找人幫忙是弱者、沒面子、好強的孩子,要教他們說:「我想要這麼做……,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
‧    求救時大聲嚷嚷、或是求助的方式很容易惹怒人的孩子,要教他們說:「不知道現在方便問你嗎?請問現在方便幫我一個忙嗎?」
孩子願意求助,更要找到正確的對象。史威德引用「焦點理論」(focal theory)指出,人若一時要同步維持多種關係,會耗盡心理資源,所以傾向在某一個階段,會比較依賴或聚焦在某種關係。也因此,在研究中,會看到13歲的孩子傾向找父母、18歲的孩子傾向找朋友、21歲的人則是最會求助於交往對象。

留意孩子的求助對象

但這也提醒我們,要教孩子找對人。尤其是青少年,往往怕麻煩、或被大人責備,甚至為了表現獨立,常常有事不會告訴父母,只會告訴朋友。但有時候,朋友其實沒有能力協助,甚至給的意見不成熟,也只會讓情況更糟。例如,如果未婚懷孕、或是遇到勒索、闖了禍需要賠償,朋友其實無法幫忙,或資訊不對、經驗不夠,反而幫了倒忙。
史威德進一步提醒,在孩子18歲以前,最好的求助對象,還是父母。所以在青少年早期,父母還是要多關注孩子的生活。
此外,因為多數孩子從18歲前後開始,就比較不向家人求援了,所以父母更要關心他們交的朋友,孩子再長大一點,也要留意他們談戀愛的對象。因為這些都是孩子遇到難題時,第一個會想到求助的人,是孩子的第一個救生圈。
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859-/

孩子變得黏人,其實是在為獨立做準備



https://www.google.com/amp/s/m.parenting.com.tw/amp/5086239

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國小字典推薦:該不該買?該怎麼選?老師的字典採購守則一次解答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4137



作者:大沈 
劉潔萱攝
劉潔萱攝
又到了小一新生開始進入國字的時期了,揮別注音符號的焦慮,轉而進入新的不安,哈!
▲ 在住家附近書店拍攝的字典們。
每年到這時,就會有朋友問我,怎麼挑選字典?問我自己為孩子選用哪一本?
那就一次說明清楚,好好整理字典採購守則。(握拳)
常碰見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應該買字典、詞典還是辭典?甚至是大辭海?
相對英文字典都統稱 dictionary,簡單不必分,中文叫字典、詞典、辭典之類,大致上都是解釋字詞的工具書。

細說字典、詞典和辭典

字典:中文特有的性質是,有些字本身就有意義,可單獨成義,字典主是查字的形音義,再配合其他字組成詞,說是字典其實跟詞典也差不多。教育部有異體字字典,主要是整理中文字現今流傳到今日,字形字義的一些演變,做為正字溯源的參考。
詞典和辭典就有微妙的差異了,詞典會偏重,詞彙本身的詞性、應用、含義,像相似詞詞典。辭典較偏重修辭,不只基本的解釋,會加插典故、圖象甚至一大段解說,如成語辭典。此外,如果偏專業知識、技術用語也屬於辭典,如醫學辭典和法律辭典。
第二個問題是:要了解孩子的需求性,來決定要買哪一類的辭書(字典、詞典和辭典之類的統稱)。
找出家裡有的4本辭書,2本孩子幼稚園畢業禮物,一本是配合任教版本購買的,另一本是之前在搜尋網路資料很多人推薦的活用辭典,分別是南一新超群、康軒新實用國語詞典、三民小強棒辭典以及五南小學生活用辭典。
接著來做滿意度調查好了,直接訪問使用者,首先問小五的兒子,他二話不說,馬上指著五南的小學生活用辭典,他說這本很好玩,咦,字典怎麼會跟好玩扯上關係。
仔細一看,果然很好玩,會依照詞彙加上「俏皮話」、「笑一笑」還有「繞口令」等趣味的語文資料,很合兒子的胃口,難怪他常一邊查字典一邊喀喀笑個不停。
接著問小三的女兒,她認真的看了看4本,選出她在二年級最常使用的新超群字典,我問她最近會查字典嗎?她搖搖頭,因為這學期多了一份國語的補充資料,所以造詞的作業有時她就直接抄寫過去。想起女兒從升上三年級後,老師要求全部要寫國字,我們才發現她的識字能力並不好,讓我很吃驚,因為她對圖象很敏感,我主觀的認定她應該在識字上不會有大問題, 之前才想用部件識字法來加強,靈光一閃地問他們,你們怎麼查字典?運用什麼方式?
查字典的方式

我以孩子學習的先後順序來排列:字音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總筆畫查字法。
目前學校教學的階段,我們的孩子會先用字音查字典,再來進入國字,從一下課本就開始導入部首和部件,進入字群識字的階段。
    
各家版本在二年級便會開始教查字典,也有些老師在一年級就開始要求查字典,但那時會用字音法來引導。 
而查字典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認識更多詞彙,進入國字後,也會有造詞的作業,所以就需要練習查字典了。
曾有個學生很喜歡查字典,因為字典裡有世界各國的地圖,而我家小女兒從四本裡面選了她幼稚園畢業禮物,有祝福意味的字典也讓孩子很珍惜。
所以這時孩子的第一本字典,不妨就以字體夠大,能清楚列出部首、筆畫及提供適合孩子理解程度的詞彙或是能引發孩子識字興趣的條件來考量。
我請小三的女兒用同一個字「鬆」(她自己選的),用4本辭典查看看。
南一新超群:
康軒新實用國語詞典:
三民小強棒辭典:
五南小學生活用辭典:
這4本都各有優點,部首、筆劃、筆順,甚至是部首的字形演變,都能帶出孩子更多的學習能力和興趣,三民的字體和插圖對我來說很吸晴,南一新超群國字是最大的,康軒新實用則是有清楚的筆順很適合初學國字的孩子,而這三本提供的詞彙和句子練習都接近低年級孩子的理解。五南的則較偏中高年級的喜好。 
建議不妨讓孩子帶著功課上的國字真的去書店查查看,好查又自己喜歡的工具書,對孩子學習國字來說是很棒的開始。
隨著要學習的國字量變大,有效識字策略很重要,如何提昇孩子的生字自學力,除了老師課堂上方法的改變。孩子的作業練習如果能同步教導他們擴展詞彙的方式,大量閱讀當然是一種,但其實平時每課的造詞功課就是要有效的累積孩子的詞彙,而查字典是最好的方式。
在我們小時候,三年級就會有查字典比賽,為了快速查到生字,當年幾乎都是用部首查字典,而查找的過程中會大量的看到同部首的字,現在回想起來,就是一種字族識字(以部首為家族)。
所以買字典是第一步,要陪著孩子查字典,從用字音查字典,擴展詞彙的過程,家長可以陪同討論應用詞彙的時機。
第三個問題是:一本字典就可以用六年嗎?
進到中年級時,則以部首法查字典,用部首和部件配合大量識字,此時孩子能識得大量的國字時,如果選用第二本字典,則能延伸更多的語文知識。
像小三的社會教導親屬的稱謂,所以看到辭典後有附這張圖表,馬上叫女兒來復習一下。
更別提中國史和台灣史的年表
量詞表
書信的寫法
漢語拼音和國語拼音的對照,適合新住民的家長學習
異體字的比較
然後我開開心心拿著4本字典,叫兒子、女兒查了又查,兒子忍不住唸著「媽媽,網路就有字典,很好用,手機拿起來就查,不用買字典了。」
對呀,網路上資源很多,而且很多時候如果字典或詞典的版本較舊,有時查出來的字還會跟課本學校教的有出入,產生糾紛,此時以教育部國語詞典簡編本為主。
但真的不用買字典了嗎?突然想到孩子小時候從學步車、滑步車到腳踏車,其實每個階段的練習,不光是為了讓孩子快速移動到下一個地點,這之中,孩子可以嘗試、可以鍜鍊肌力平衡、可以得到樂趣……
國字的學習也是,一步步從字音,連結到字形找出字義。再從相同的部首,歸納分類成為部首,進入大量識字。字典裡有詞彙的解釋,延伸相似詞,詞語的聯想典故更進一步加深加廣孩子的語文資料,提供家長陪伴學習時的媒材。於是我整理出挑選字典的原則、家長應該幫孩子買字典的理由:

挑選字典3原則

1. 適合孩子的需求:字體大、足夠的詞彙、解釋貼近生活。
2. 可挑選配合孩子課本版本(低年級):部首筆順或筆畫數。
3. 有孩子喜歡的元素:圖象、補充資料或是喜歡的長輩贈送(特別意義)。

家長應該幫孩子買字典的3個理由

1. 讓孩子有一本自己的字典,如同送了一把開啟知識的鑰匙,他可以自由取用關於語文的知識。
2. 陪孩子一起查字典,引導精熟學會識字與詞彙的理解策略,每查到一個字就是一次次成功經驗。
3. 比起直接網路查到特定國字,翻找字典時,能增加更多同部首國字的識字量。
建議真的要到書局,摸摸看看實際翻查是最好,不然配合課本版本挑選也是不錯的第一本選擇,而五南、三民、東方以及國語日報出版社都是在辭書編寫非常用心的傳統出版社,也是可以參考的指標。
最後想放上一張照片,給用心編書的編輯小組一點鼓勵。往往字典上只會列上知名的教授和學者,而努力校對的工作人員,更是幕後的功臣,這頁介紹編輯小組,可愛俏皮的語氣跟小讀者打招呼:HELLO!我們收到了,謝謝你們的用心,我的兒子非常喜歡你們家的辭典,謝謝你們為台灣的孩子編出有趣又豐富的辭典。
我也會認真的教會我的孩子和學生好好善用字典辭典的~~
>>> 挑選字典的心得影片

延伸閱讀

更多主題: 字典辭典國小字典國小字典推薦怎麼選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