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

如何訓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讓孩子的學習以生活經驗為起點,並以獨立生活為最終的目標。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自己料理生活,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包含每日生活所需的基本動作。主旨在於幫助孩子適應環境,奠定獨立生活的能力與習慣,可訓練感官和肌肉活動問的協調,更可促進孩子智能的發育,並培養孩子的獨立、專注力、次序感、耐心等好習性。   

   學習生活自理也是引導孩子學習生活的過程,並可將認知的內容融入居家生活能力訓練中,加強更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概念。生活自理的主要項目有:洗手、刷牙、洗臉、脫衣、穿衣、穿鞋、綁鞋帶、梳頭髮、進食用餐、如廁、自己擤鼻涕、收拾玩具等等。 

人本心理學家羅吉斯(Rogers),相信人本身是可信任的,並且自身有能力去理解和解決自己的困難與個人成長。羅吉斯亦提出了四個指標以示自我實現的程度:1.對經驗的開放程度。 2.對自己的信任程度。3.自我評估的內在動力。4.繼續成長的意願。所以給予孩子安全的環境,便能讓孩子自動自發地解決心理困擾,自給自足追尋真我的運作,將自我實現視為人性的最高需求。

◎以收拾玩具為例

   遊戲是孩子的最愛,玩玩具則是孩子生活的主要項目,但要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常常是讓父母頭痛的問題。在幼兒園更要讓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教具,培養良好習慣,也可減輕老師負擔,更不會因為亂放玩具而受傷。

引導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可將玩具用紙箱、整理箱等分類,在玩具的箱子或盒子貼上照片或文字。剛開始讓孩子一次先玩一樣玩具,收拾好再選另一樣。如果多種混合時,可讓孩子依照標示來玩「送玩具回家」的遊戲,散落的玩具歸位。這不但是很好的分類活動,也可以培養收拾的好習慣。 

進行方式與注意事項:

非指導式:相信孩子有能力自行收拾玩具的,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做。

◎有效的引導:引起動機,讓孩子自己想要收拾玩具,鼓勵孩子良好行為,讚美孩子收拾的能力。

◎評估:評估孩子是否能自行收拾玩具,依孩子年齡給予任務,在開始時成人需整理就緒,孩子方便歸納整理。

◎由簡單而複雜:不讓孩子覺得困難而不想收拾,所以需由易而難循序漸進,讓孩子經由成功的經驗,喜歡做而得到自信心。

◎時間也是很重要的關鍵,當孩子玩的太累就會失去耐性收拾,所以要預留時間讓孩子收拾。

◎當很多位孩子一起玩時,可以引導如何分工合作,也可以利用故事、繪本、影片、照片、遊戲方式讓玩具回家。有家長將孩子收拾玩具的過程錄影,孩子為了要很快看自已錄的收拾影片,就會很快的收拾在地上的玩具。

相關繪本:米米學收拾-



         玩具要回家:孩子不會收拾東西,怎麼辦


生活連續圖卡-

http://www.gc.hk/index_eproduct_view.php?products_id=59

網路資料「我會收玩具」的影片:








◎更衣練習

   讓孩子自己動手更衣,是培養獨立性很重要的一環。但是要從需要的家長幫忙,到能夠完全自理,須要不斷地練習,家長的任務是要配合孩子的實際發展,多給予他練習的機會,並從旁予以鼓勵及引導!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先選擇設計簡單較易穿脫的衣物,讓孩子能夠循序漸進地熟悉各項技巧,可以先從「脫」開始,然後再練習「穿」;先從短袖(褲)開始,然後再練習長袖(褲);先從「寬鬆」的衣服開始,然後再練習「緊貼」的衣物;先從「鬆緊帶」的衣服開始,然後再練習有「鈕釦」的衣物;先從「大型」鈕釦開始,然後再練習「細小」的鈕釦;選擇正反面明顯的衣物,協助小朋友判斷衣服的正反面。

   家長要有耐心,看到孩子不熟練的樣子,不要忍不住就直接幫他弄好,無形中剝奪孩子練習的機會。孩子在不熟練的時候,本來速度就會比較慢,父母不要為了節省時間,導致他無法充分練習。不過氣候寒冷的時節,如所需時間較長,家長記得先打開暖氣,避免孩子著涼。

   也可利用遊戲的方式帶入生活中,慢慢逐步變成生活習慣的一部份。像是和孩子一起玩「抓兔子」的想像遊戲,先將襪子捲起,再套在腳上拉好,讓孩子想要自己動手試試看。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不用特地安排時間強迫孩子練習,只要抓對時機。

讓孩子陪同挑選、收納、分類,或是讓孩子協助收下晒乾的衣服,練習摺衣服,然後請孩子把自己的衣服挑出來,收到衣櫃中。等他們長大一點,需要自己準備衣物洗澡時,也能學會挑選要穿著的衣物。 

「我會自己更衣和折衣服」相關影片:




訓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是信任孩子:

Trust me
     I can do it

       I can do everyth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網路發言請遵守與現實同樣的發言禮儀,謝謝~^^